聚焦国内外粮价倒挂格局:企业应利用好两个市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07-30 00:28:56
国际粮价跌了 粮企如何分享红利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5年最低。这份名为《粮食价格观察》的报告称,受低油价影响,2014年全球粮食供应充足,2015年小麦、玉米和大米丰收在望,这些因素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下落。数据显示,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下跌18%,大米价格下跌14%,玉米价格下跌6%。“国际粮价的大幅下跌,对于国内粮商来说,有利于降低成本,是一个利好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李国祥指出,当前,企业应当利用好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一些有资本、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将视野定位在国际市场,更多地利用国外市场实现企业发展。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开辟国外市场。目前,中粮集团的资产和机构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中粮正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在全球市场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国内外粮价倒挂格局如何形成“国际粮价的下浮能够减少企业的购买成本,企业需要利用好两个市场。”李国祥告诉记者。当前,国内粮价受托市收购价格支撑长期维持在高位,使得国内粮价居于“高地”。目前广东港每吨国产玉米、大米、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750元、900元和500元左右,玉米价差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从全球来看,2014年全球主要玉米生产与消费地区欧、美、日本、中国的玉米平均价格为260美元/吨,较上年下降14.04%,连续两年出现明显下降,美国、法国、日本的降幅均在15%以上,分别下降19.88%、18.16%、16.39%;中国玉米为398美元/吨,较上年上涨3.51%,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唯一价格上涨国家,中国世界玉米价格比为国际均价的1.53,价差水平创下历史新高。“因为有贸易的限制和政策的保护,所以和国外价格一下子就拉开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告诉记者。卢锋认为,一方面国际粮价是随行就市,经济下行压力是全球性的,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都比较低,下行趋势增强。另一方面,国内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有配额限制的农产品的价格和国外已经相差比较大了。“无论从效率角度还是中国今后全面开放,以及在全球的地位来讲,评估保护政策形成的国内外粮价差距,到底带来了多大利益?带来哪些机会成本?这些问题需要探讨和反思。”卢锋告诉记者。由于托市收购政策造成国内粮食价格比同期国外进口粮高,一些分析提出托市收购政策要不要继续的问题。李国祥认为,托市收购的积极意义在于稳定价格、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但是国际市场冲击暴露了政策抗风险能力的严重不足。他建议,不能按照封闭的环境条件来设计政策,考虑到国际市场因素,未来政策必须作出调整。当前,有些省份已经开始对棉花、大豆进行目标价格改革,价格形成更接近市场。李国祥说,目标价格改革让地方政府来做更贴近当地实际,不要搞一刀切,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这是目标价格未来的方向。“各个地方不一样,有的是目标价格,有的是目标价格的升级版,或者定向的目标价格,或者是金融支持,各地方农业发展目标应当结合当地的政策措施。”李国祥说。需求决定要利用好两个市场从需求来看,国内市场也需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粮食。“2014年,我国谷物、大豆、油料、植物油、糖、肉类、乳品的进口量达到近1.3亿吨,受消费结构升级、资源及环境约束等因素影响,保守估计未来10年上述农产品进口量将超过两亿吨,占到国内消费总量的20%。”宁高宁说。另一方面,在粮食收购价格的保护下,国内粮价比国外粮价高。而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又要扩大规模,实现盈利,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眼光转向海外。粮食关乎国家安全和市场稳定。宁高宁表示,国家新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就需要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的前提下,还要“适度进口”,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的最大变化从“限制进口”到“适度进口”,其本质是如何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事实上,作为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和最大的粮油流通市场化经营主体,中粮承担着利用全球资源和贸易优势,调剂余缺,保障国内粮食供应,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企业责任。所以中粮一直在“走出去”,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参与海外竞争,提高中粮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2014年,中粮集团先后收购了尼德拉和来宝农业的股权,这两家海外企业在巴西、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拥有港口、码头、仓储设施等一批战略资源,在海外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掌控仓容560万吨,年加工能力3500万吨,港口年中转能力2200万吨。中粮通过海外收购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将巴西的豆油销售到印度,将阿根廷的豆粕销售到印度尼西亚,把捷克的小麦销售到英国。宁高宁说:“过去中粮仅仅服务于中国市场,今天的‘走出去’,是价值链的延伸,把海外产地采购、物流加工和中国连在一起。”“配额少,中小企业吃不饱”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对玉米、小麦等粮食进口进行配额管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10%;玉米720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40%;大米532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