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中国20年难治猪周期被洋猪攻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6-12-24 16:04:25
  另一方面,环保严令之下,生猪供给格局也在悄然影响“猪周期”。于2014年1月开始生效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规性文件,随后农业部重点调减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而“南方水网地区”共涵盖11个省市,其生猪产能约占全国的1/3。
  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南方水网地区共调减生猪存栏1600万头。
  朱增勇表示,“受环保政策影响,生猪产销区域变化格局更加明显,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生猪产能下降,而华北、东北地区等主产区生猪供应优势越来越明显。而随着政府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养殖场建设改造费用也将明显增加。”
  业内激辩生猪进口
  倾向于用产业链逻辑思考进口猪肉冲击的冯永辉,对生猪产业是否会遭受廉价进口猪肉的冲击十分警惕。
  他认为,“当前中国生猪产业令人担忧的现状在于,中国的养殖业产能占全球50%,但养猪成本却大大高于国外,去年美、德、巴西、越南的成本价只相当于人民币4.0~4.5元/斤,而我国的成本价是6.0~ 6.5元/斤,一度还达到7.0~7.5元/斤。国内养殖成本这么高,一旦低价的外国猪肉大量进入,势必在中国的生猪产业链还没完成升级的时候,便挤垮很多养殖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养殖户倒了,那么与之相关的种猪、饲料、售料、疫苗、屠宰等产业链上下游也都会因此而陷入困境,并开始大幅缩减产能,关门退出的企业会大幅增加。”冯永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猪价大跌的周期里,从2014年到现在,全国饲料企业倒闭了上千家,这就是因为养猪行业亏损太严重了,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卖不出去所致。”
  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饲料企业数量分别为10858、10113家,2014年下降至7000余家,到了2015年又下降1000家,降至了6000家左右。
  在行业的“警惕者”眼里,我国生猪养殖是否会因进口猪肉冲击而出现困境的关键在于未来3年。冯永辉说,“一旦国门打开,未来3年猪肉进口量会急剧增加,甚至可能突破300万吨,相当于进口4500万头猪,这一数量在国内养猪省份里排第五名左右,相当于中国多出一个养猪大省。这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非常大。既要降低这个行业的风险,也要降低这个行业的成本,未来3年是个关键期。”
  而在另一方看来,低价洋猪肉的巨量进口并没有严重到导致猪肉陷入大的困境,他们的观点更倾向于用现实数据说话。
  “目前来看,进口猪肉量并没有大到足以冲垮国内生猪产业链的地步,并且这一条产业链上有这么多赖以为生的人,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如果真的进口量大到影响产业链的地步,政府一定会有所干预。”国泰君安农业分析师王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者说,在全球布局的巨头,也并非全部要把国外生猪进口进来,比如布局美国的企业,实际上它收购的企业相当大一个业务是在美国运营,进入国际市场,并且美国生猪养殖允许使用瘦肉精,其市场上一半的猪肉有瘦肉精,而中国允许进入的是没有瘦肉精的猪肉。”
  不过,变数并非不存在。
  王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变数还是有的,比如说当前南方水网地区对于生猪养殖业较为严格的环保限令,这足以对我国三分之一的生猪产能产生影响。”他认为,如果进口猪肉在国内放开的尺度加大,那冲击还是存在的。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