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百年老字号东阿阿胶从每公斤80元涨到5996元:利润暴跌77.62% 市值缩水200亿元

来源:金错刀  发布时间:2019-09-03 13:18:40

  网红店们没想到,当自己还在绞尽脑汁贴标签时,第一批百年老字号已经开始“作死”了。

东阿阿胶的“作死”方法是——不断对赌大众的承受力底线。

  2001年,东阿阿胶的价格还是每公斤80元,到了2019年,价格已经飙到每公斤5996元。

  从两位数变成四位数,这背后是东阿阿胶连续20次的连年涨价,涨幅已经达到74倍。

  作为阿胶最主要的原材料,驴的身价也跟着一路水涨船高,养驴的利润一度超过了养牛养羊——一张驴皮从25一张,卖到3000一张,足足翻了120倍。

 

  但市场的承受力并非没有边界。

  这次,东阿阿胶的驴皮终于吹破了。不光利润暴跌77.62%,市值也从一度超400亿的白马股一路蒸发,如今只剩206亿,足足输掉了一半。

  是因为如今真没人吃阿胶了吗?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有意思的是,打开淘宝却是另一番景象,阿胶并不是没人买了,这些不知名的品牌的阿胶销量依旧坚挺。

  那么,是谁给了东阿阿胶20次涨价的勇气?

  1

  第一个致命错误:

  塑造高冷人设

  东阿阿胶涨价的最核心的理由,来源于它宫廷贡品的高贵人设。

  在2005年之前,99%的人购买东阿阿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治疗贫血。

  这时候的东阿阿胶,其实并不高贵,更多情况下被定义为“药品”,用来治疗营养缺乏造成的贫血,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作为东阿阿胶主要购买力的中年人们连降血压降血脂还来不及,“三高”取代了“贫血”——整个贫血治疗药物的市场几近崩塌,东阿阿胶眼看着就要跟市场一起消失。


  2006年,一场从药品到贡品的变形计开始了。

  这一年,在东阿阿胶工作了32年的秦玉峰上任东阿阿胶总裁。

  江湖人称“阿胶少帅”的秦玉峰深知,如果单纯说阿胶就是驴皮,肯定这价格怎么涨也涨不上去。

  于是,秦玉峰上任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放弃原有定位,高举文化营销和价值回归的大旗,要让阿胶成为“滋补国宝”。


  价值回归,这是什么神仙理论?

秦玉峰著名的“价值回归”理论中称:“在明代,阿胶每市斤税收征银一钱六分。
按当时税收惯例,流通税占销售额1/20,折算阿胶价值每市斤三两二钱白银,相当于每市斤4000-6000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秦玉峰将阿胶在清朝时的购买力和现在相比,然后得出结论:

  现在的阿胶价格还太便宜,要涨价,绝对要涨!

  从此以后,东阿阿胶几乎将全部精力都用来打造起贡礼的高冷人设。

  先是恢复了中断百年的九朝贡胶的生产,连制作时间和地点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要在冬至子时取阿井里的至阴之水熬制。

  花了上千万的广告费在《甄嬛传》中植入广告,被网友戏称为后宫阿胶传。

  随后,秦玉峰也不遗余力的在各种采访、演讲中,提到古诗词、古戏曲中的宫廷阿胶故事,甚至,后来推出的阿胶糕,配方也来源于元曲文本。


  塑造起贡品的人设之后,阿胶几乎年年涨价。

  据统计,自2006年至2018年,东阿阿胶连续20次连年涨价,涨幅已经达到74倍。

  东阿阿胶的价格涨幅甚至吊打了北京的房价。2000年,北京的房价约4500元/平,2018年平均房价为5.5万元/平,价格涨幅为13倍。

  最近一次提价是在2018年的12月份,东阿阿胶再次将重点产品东阿阿胶出厂价提高6%,将阿胶炒到大约6000一公斤。

  凭借着不断提升的价格,东阿阿胶年年都能交出漂亮的业绩报告,但这家公司也逐渐失去了原本拥有的市场空间。

  每次提价东阿阿胶就会放弃一部分低端消费者给竞争对手,再通过一系列文化营销开拓新的高端消费群,不断进行消费群体的置换、升级。

  秦玉峰表示,随着阿胶价格连年飙升,其销售对象从原来广大农村中年妇女转移到城市白领,销售终端也从农村转向城市,高端消费群体成为推动东阿阿胶价值回归的决定性力量。

  2

  第二个致命错误:

  跟渠道商恶性循环

  东阿阿胶涨价的另外一个略显荒诞的理由是,驴没了。

  在这20次提价中,提价幅度最高的一次来源于2011年,因为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资源日趋紧张,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公司上调阿胶块产品出厂价达到60%。


  阿胶产业做大做强,中国的毛驴却在逐渐减少。

  倒回三十年前,中国毛驴存栏量有1119.8万,等到2015年,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542.1万,2017年,仅剩267.78万头。

  秦玉峰认为阿胶的发展带动了养驴农民的增收:“一头毛驴原来不到一千块钱,现在能卖到一万块钱。”

  阿胶市场上每年要消耗约400万张驴皮。因此,原料紧张,一直是东阿阿胶公布的涨价原因之一。

  但问题是,把原材料的增长直接简单粗暴的附加在产品上,未免太简单粗暴了。

  再说了,驴皮80块钱一张的时候也没见东阿阿胶降价了,怎么一涨价就得让消费者买单?

因为驴皮涨价,或许只说出了一半的真相。

  山东省阿胶行业协会一位专家介绍,作为行业龙头,东阿阿胶“涨价—囤货—再涨价—再囤货”模式影响着整个行业——几乎每个企业所属的渠道商都因其连年涨价而积压了大量库存。


  这里刀哥跟大家解释下,囤货是如何恶性循环的。

  原先,东阿阿胶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想要多赚钱,就要先多囤货。

  因为产品年年提价,所以渠道商们会年年囤货,等明年涨了价,再把今年囤的货拿出来按照新价格的折扣出售,以赚取更高的差价。

  所以,你会发现,药店里、超市里的东阿阿胶虽然表面上标着统一零售价,但实际上打折打的乱七八糟。

  甚至部分阿胶企业即使一年不生产,积压的库存也消化不完。

  位于济南高新区一家东阿阿胶代理商表示,仓库中仍然存有一定数量四五年前的存货,因当时进价便宜凡买3斤及以上者可按7折优惠。

  但是这样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今年的货能够顺利卖出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卖不动货了,这种囤货模式就会迅速崩盘。


  3

  第三个致命错误:

  恶性竞争,耗光用户信任

  多年来,东阿阿胶一直以行业老大自居,带领着整个行业把蛋糕做大了,回头一看,挖行业墙角的却越来越多。

  因为,阿胶行业确实是暴利行业,极高的毛利率,还用不着研发。


  我们来看看1公斤售价8600元的精装阿胶的成分表:


  成分非常简单,只需要驴皮,冰糖,黄酒和豆油。

  制胶也不是很复杂的工艺,仅东阿县就有上百家中小工厂、作坊在生产阿胶,同仁堂等中药企业也有阿胶产品。

  东阿还给他们做免费广告,所以不去里面捞一把,那是傻子。于是我们看到了,东阿阿胶一路打广告,各种杂牌阿胶反而越来越多。

  这些杂牌阿胶一直有用牛皮、马皮、骡皮等制作阿胶的情况,劣质低端阿胶靠低价充斥市场,消费着用户的信任。

  这时候的东阿阿胶,原本可以凭借行业老大的优势继续对产品进行研发,真正开发些适合年轻消费者的优质低价的产品。


  但他却依旧继续“作死”,凭实力消耗用户信任。

  不仅沉迷营销,把阿胶的功效宣传的越来越离谱,从补血止血,到养颜保胎,再到宫廷娘娘必备……继续收割智商税。

  而且东阿的产品从包装上却没有做过主流的产品升级,产品形象与杂牌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甚至到了完全无法区别的地步。


  只靠品牌,很难形成护城河。

  结 语:

  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

  这时候,这家公司就会面临两个选择:是放纵人性中的弱点挣智商税,还是沉下心来做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在回归价值和归回用户上,东阿阿胶毫不犹豫的选择的前者。

  从商业角度来看,东阿阿胶的20次提价,确实帮助他们短期在股市上套取更多的利润。

  但别忘了,商业的本质永远都是产品本身和供求关系。无视这两点追求短期暴利,市值腰斩、产品暴雷、利润暴跌一定会接踵而至。


  ——东阿阿胶的生意,就是这样一点点失去的。

  别再考验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了,让用户少交一点智商税,真就那么难吗?

  参考资料:

  医学界 《驴皮吹破,东阿阿胶市值大跌30多亿的背后》

  棱镜《东阿阿胶,十年一觉涨价梦碎 | 棱镜》

  财经网《东阿阿胶上半年遭遇“滑铁卢”!曾被炒上天的驴皮价格暴跌70%》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