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食价格受疫情影响上涨
由于担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已禁止小麦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的出口;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尔维亚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并会每周动态管理禁令中的产品清单。
4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受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价格确实有所上涨。当前,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目前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费。国际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有限,3月份我国大米零售每公斤6.6元、面粉每公斤3.95元,价格稳定市场供应平稳。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透露,①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生产;②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③粮食库存量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18%的安全水平;④谷物进口数量不大,仅占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即使国内疫情严重时期也是米面无忧,更没有必要囤粮食,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当前国际粮食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妨进行一次详尽的分析。
首先,当前国际粮食市场出现问题的核心关键原因是在整体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粮食生产危机,什么叫粮食生产危机呢?就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待在家里面就是给国家做贡献,如果你的职业是农民的话,你依然是待在家里面就是给国家做贡献,要知道农民的生产是需要直接下地种田的,为了防控极有可能会要牺牲农业的生产。导致整体农业生产率下降,各国都有可能出现当年粮食生产不足。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世界各主要粮食生产国都优先考虑保障自己国内粮食供应而暂停粮食出口, 这才是当前国际粮食出口出现问题的原因。
其次,再来说粮食的消费,由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民都开始粮食采购,就是担心出现危机后粮食整体供应链体系出现问题,各国国民都想通过粮食采购囤积一定的粮食。这在国内也出现过,国内我们在春节期间买的粮食超过我们自己每天吃饭用的粮食很多倍,春节期间很多家庭买的水果蔬菜甚至都放坏了,出现囤积情况的消费量,是正常消费需求的1.5倍到3倍之间。这种恐慌心理才是当前出现比较严重的世界各国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大家买的粮食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吃不掉的。这也是救灾防灾心理导致的一种恐慌情绪蔓延。
第三,从整体世界的粮食供给角度来看,除了少数国家,因为整体的制造业体系不健全,有可能只有某一类制造业,没有专门的农业生产体系,当国际粮食出现比较大波动的时候,这些国家就会受影响。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农业生产非常完善的国家,我们有充分的粮食储备能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