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区:一家7口感染,隐瞒行程,密接432人
疫情这场仗,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北京一家7口感染,隐瞒行程,密接432人
最近,一个英国BBC记者走上北京街头,随机采访北京市民,抛出的问题是:“疫情后中国恢复得如何?”
老北京人底气十足地回应:“那肯定比你们国家强。”
他一定没有想到,话说完没多久,就被自己的同胞狠狠推翻。
北京顺义一家7口感染,造成了高达432人的密切接触。怎么做到的?
01
第一个确诊的人,在12月底就出现了头疼症状,但是不治。
后续开始发热了决定看医生,身在顺义区,却跑到昌平区看病,当场被医院扣下,告知了顺义区。
直到1月9日核酸报告阳性,这中间已经过去了10天。
拖延不治的直接结果是,全家7口人,上至62岁的老人,下至两个1岁和3岁的孩子,全部被感染。
突然被医院强制隔离治疗,有人是不服气的。
其中一位家庭成员,隐瞒行程,拒不配合流调,把已经核实的轨迹信息,否认得干干净净。
为了印证孰真孰假,防疫人员无端增加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无论是跨区治病,还是瞒报谎报,这都不是巅峰,一家人的工作曝光的时候,无数人倒吸一口冷气。
一家人接触的人群,多、广、杂。
儿子是开网约车的,父母是做小饭桌生意的,也就是俗称的托管班,学校的小孩子中午来这里吃饭休息,下午再回去上课。
2020的艰难谁都理解,确诊就意味着生意要停摆。
但是小孩子是什么抵抗力,有多少能和成年人一样时刻自觉戴口罩?你不配合防疫看病,孩子们感染了怎么办?
最新消息,北京一个5岁的孩子确诊了,正是这一家人的密切接触者,父母心里该有多疼。
因为信任把自己的掌心宝交托过来,有人眼里看到的却是一把又一把的钱。
02
看到这样的新闻,愤怒过后,总是忍不住难过。
人类的悲欢果然从不相通。
这是在石家庄。
不戴口罩,强闯小区,对着防疫人员辱骂,“你算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在沈阳。
插队做核酸遭拒绝,殴打防疫人员。
你去为难防疫人员的时候,不曾想过他们同样是别人的子女爱人,你狠心拿孩子的健康换钱的时候,也不曾想过他们是别人宝贝得不得了的心头肉。
直到自己的子女、爱人、亲人一一感染,终于不觉得这是吵闹。
上周的北京迎来了80年以来最冷的清晨,无数医护人员站在零下20度的寒冬里,忍着泪劝你:
“我们不欠任何人,也请不要消耗我们的生命。”
没有谁能打败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03
去年4月份的时候,一封特殊的求救信曾经惊动了中国外交部,他们是一群小留学生的父母。
在英国有多达15000名小留学生,年龄11岁到15岁不等,因为学校停课,无法住宿,可能面临露宿街头的窘迫。
于是166个家庭联名上书,希望国家能出面,包机将这些孩子接回国。
当时国内疫情汹涌,国外刚刚大肆蔓延,各国都在忙着禁飞中国的航线,机票暴涨到四五万一张,依然一票难求。
就是这样千难万难,中国驻英大使馆也放下狠话:“尽一切力量保护好孩子”。
不惜四处奔波求情,成功安排了包机,国内顶着输入性病例的风险,让孩子们平安回到爸妈的身边。
国家付出了多少,不言而喻。
然而最近有消息称,家长们的求助信又隔空投来了。
原来,这批孩子在回国后不到半年时间,又陆续飞回英国上学。
现在英国疫情失控,变异病毒肆虐,中国停飞了一切英国航线后,家长们只能求助国家,再包机把孩子接回来。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把孩子又送出去,一位网友的解释听起来最合乎情理。
英国有这样的移民政策,在当地居住满10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
但条件也极为苛刻,10年内不能离开累计超过540天,单次离开不能超过180天。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海外疫情日渐汹涌,家长们在半年内也必须把孩子送回去的原因,否则多年的投入,前功尽弃。
04
14亿人,你这里不配合,他那里撒个谎,每人有一点疏漏,就是千疮百孔。
疫情反扑了怎么办。
90岁的大爷,前后花300多万医药费硬是从鬼门关抢了回来,哪怕是“毒王”,也治好了再追责,每个人都不被放弃。
我们要做的很少,不过就是一点配合,理解和支持,对有些人怎么就这么难?
05
去年12月9日的时候,一向以“铁娘子”示人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对着全德国人演讲,情绪几乎失控。
彼时的德国在疫情爆发的边缘,每天590人死亡,又时逢最重要的圣诞节,她含泪恳求大家不要聚会了,遵守隔离规定:
“不要让这个圣诞节,成为最后一个和祖父母们在一起的节日。”
这个嘱托我也想说给每个人听。
我们比德国比欧美比绝大部分国家疫情轻,不是因为幸运,而是我们有其他人做不到的克制、隐忍和自律。
这是我们最了不起的地方。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而漫长,疫情如冬,冬去春来,需要每个人的坚持。
不让这个春节成为和老人们的最后一个新年,不让疫情成为任何一个孩子的梦魇,更不要把风险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难的2020过去了,2021我们要好好走,不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