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婚姻现“退休离”现象:不满10年成危险期
专家表示,当老人在失去配偶时,渴望家庭的温暖,又由于信息畅通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便利,老年人重新组合家庭的成功率较高,当重组家庭后却发现再婚的婚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导致双方提起诉讼解决问题。
对生活质量期望值高也是老年人退休后离婚的一大特点。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离婚问题日趋宽容与理解。对于那些婚姻基础不牢,为了子女成长考虑的“凑合型”老年夫妻,退休,往往成了他们鼓起勇气寻找新生活的时间“节点”。
此外,一些媒体调查发现,各地“退休离”还存在一些类似的地方,例如离婚多由女方提出;离婚者大多经济状况较好;多为空巢老人等。
老人婚姻不应受退休干扰
“少年夫妻老来伴”,退休是老年人婚姻进入第二次磨合期的重要标志,更是我国进入老年社会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不愿“将就”的思想无可厚非,可若因为一些小矛盾,冲动决定,则可能失去身边的幸福。
婚姻专家建议,对于退休老人来说,首先,要珍视相伴的可贵。一份几十年风雨同舟的陪伴和默契,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其次,适当调整双方相处的模式。退休之后,要尽量忽略掉外表等外在的因素,相互之间更多融入亲情的成分,支持、爱护、理解和包容身边的老伴。最后,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做一些彼此喜欢、但以前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四处旅行、种花养鸟等,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交流情感,回忆往昔的美好。
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样重要,社区应当及时关注退休老人家庭的生活动态,经常组织一些社会活动,让退休老人有更多的兴趣点,不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与自己性格和习惯差异的摩擦上。对于提起离婚诉讼的老人,社区应充分发挥调解功能。对于那些感情确实已经破裂,法院应该慎重判决离婚。
此外,还应当健全和完善对退休老人特别是退休后又离婚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生活以及其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使老年人退休后即使迫不得已离婚也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案例
凑合几十年到老分手
湖北刘女士的父亲刚退休,就在家里声明要与她的母亲离婚,刘女士一下就蒙圈儿了。她说,知道父母亲的性格不太合,但两人磕磕绊绊过了几十年,没想到现在老了却闹起离婚。
她的父母都是公务员。父亲心思细腻,母亲性格比较火爆,在家里商量问题时,一不满意母亲就爱发脾气,父亲刚开始还唇枪舌剑争个高低,慢慢地就放弃了,“你爱怎样就怎样吧”。嘴上不说,心里却冷了。两人由“热吵”变为“冷战”,由冷战变为冷漠。当时,刘女士和她的弟弟都还小,看在孩子的份上,父亲没有提出分手。家庭表面上相安无事,但很少有深入交流。父亲平时很少在家里,即使在家里也是很少说话。
去年4月,刘女士的父亲退休了。没过多久,父亲提出要和她的母亲离婚。他说:我早就和你妈没有感情,以前你们还小,我只有忍着。现在儿女都大了,不用我操心了。我要寻找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