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馆将北京气温提升了5℃
最近,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一项行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据报道,该大使馆公布的天气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气温在过去一周内,达到了惊人的高温,甚至超过了40℃。这些数据与我国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明显相悖,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和疑虑。
气象数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影响,对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的气象数据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天气数据,存在明显的错误和不准确性。根据我国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北京地区的最高气温并没有突破38℃,而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高出我国气象部门同一天数据约5℃左右。
这种错误和不准确性误导了公众,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国《气象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故意发布虚假的气象信息,干扰、破坏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的正常进行。
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错误天气数据,违反了这一法律法规,应该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信息真实性,可信度的关注,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对公众的判断和决策至关重要。
来自外国驻华大使馆的信息,需要仔细核实判断,不能盲目相信!
北京这一段时间持续高温,每天的最高气温远超历年的同一时期,甚至超过每年最热的时候。
北京的天气引发人们普遍关注。在这一背景下,近日有人发现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天气预报温度远高于我国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温度。
人们似乎感觉美国大使馆发布的天气预报温度更加符合人们的感受。因此有人质疑我国气象台发布的数据。
甚至有人发表阴阳怪气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些文章都引用了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气温预报图片
从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到,6月30日最高气温是43℃,出现在下午15:00。
这一天的15点我在马路上测量了北京的实时气温,分别测量了常营地铁站附近两个点位,一个是在阳光暴晒的马路上,另一个是在附近林荫路段马路上。
测得的两个温度分别是43.5℃和41.5℃
从上面两个数值来看,似乎跟美使馆发布的数据接近,尤其是阳光暴晒的马路上温度,更符合其预报。
这是否说明美使馆发布的数据更科学准确呢?
不能这么说,因为气象预报和气象检测是有专业要求和规定的,不是拿一个温度计上街一测量就得出结论。
要看他是否符合专业要求。
对于气温的检测,世界气象组织有统一规定,这一规定需要世界各地气象部门统一执行。只有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执行气象检测,才能更好的从事气象科学的研究。
人人出一套自己的标准,就无法保证科学研究正常进行,也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在百叶箱里测到的气温才是标准空气温度.
百叶箱要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自然的草坪上.
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距地面1.5米。
满足这些要求,测出的数据才是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空气温度。
这一温度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它代表自然界的空气温度。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也是预报这种条件下的气温。
在马路上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的温度,不满足以上诸多要求。美使馆发布的数据,执行的是什么标准,不得而知。但这一数据与我的测量温度相接近,就说明它发布的温度并不是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要求的标准空气温度。
城市中有热岛效应,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在马路上这一现象就格外明显。每一辆奔驰汽车都是一个火炉,散发大量热量。硬质沥青路面经过一天暴晒,吸收蓄积了大量太阳能,午夜时分也会持续往外散发热量。道路两侧的建筑空调机也向马路上排放大量热量。
这些因素都使得马路上的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而天气预报发布的标准温度,就是要尽量避免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预测自然界的实际温度。
所以两者必然出现较大温差。不能因为存在这种温差而质疑其科学性,或认为其造假。
天气预报发布的温度和我们实际生活空间的温度差异如此之大,这种预报对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质疑是不必要的。
实际上我们都忽视了天气预报上另一个温度数值。这个温度数值能够更好的符合人们对气温的真实感受。
这个温度数值就是体感温度。
比如今天预报的北京最高气温是36℃。同时预报的体感温度是38℃。
体感温度就是在标准气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等因素,预测人体实际感知温度。
这个温度考虑了更多因素,更加符合人们对温度的感受。它和标准温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有时候比标准温度高,有时候要比标准温度更低。
除了体感温度之外,还有阴影体感温度。顾名思义,就是刨除了太阳辐射,在阴凉处人体的感知温度。
今后大家更多的来关注体感温度,就能够更好的提前知晓天气变化对我们产生的真实影响,更好的认知我们国家发布天气预报的客观真实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