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教育文化

北大青年微信”开天窗“涉及的3篇文章都说了啥?

来源:澎湃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5-08 00:11:01

    徐凯文表示:“真诚感谢北大同学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还是热烈欢迎同学们有困扰、困难的时候来中心寻求帮助,我们也会不断想各种办法来扩大资源,及时给大家帮助,因为,帮助北大同学是我们中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心不完全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提供服务,而是根据预先评估问题的紧急性,优先考虑情况危急的同学。中心目前也打算增开星期六晚间的咨询,竭力希望能够满足最多同学的需要。

    与此同时,中心试图扩大咨询师队伍,但财政问题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由于咨询量的增长,学校对中心的拨款也随之增长,但由于咨询量“翻倍式增长”,因此资金问题上还是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缺口。徐凯文介绍,“(中心)在上学期1/4的时候就开始负债”。同时,尽管中心的咨询师们也以在北大工作为北大学生服务为荣,接受了在行业里相对低的收入,但中心仍然面临付不出兼职咨询师咨询费用的窘境,只能提前向学校预支下一年的经费。”

    在财政状况吃紧的情况下,扩大咨询师队伍的难度就可以想象,“可能未来还需要学校的更多支持。”

    但是,在不考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心)对出现学习、生活上的困扰的同学前来问询都是欢迎的。”同时,徐凯文建议大家若遇到心理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寻求帮助。

    中心发展:让心理问题少产生、不产生

    人力和资金的缺乏一方面造成了近1/4的同学难以及时预约到心理咨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心宣传工作的薄弱,这也是同学们对中心的一大不满。有同学表示,现在心理机构的信息“太不容易获取了”,往往无法传递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目前中心开设了一些讲座,但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应对暴增的咨询量上,宣传力度可能确实存在不够的地方。徐凯文对此也表示了遗憾。社会学系本科生D表示从来没有在校园内看到过心理中心讲座的宣传海报。外国语学院学生E则表示宣传不够带来的结果是很多人对中心不能放心:不知道该怎么预约,也不知道中心的专业水平如何。

    然而对此中心也有着难言之隐:“我们也不太敢宣传。”徐凯文有些无奈:中心现在没有进行宣传就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但中心在竭力改变这样的现状,2014年度,中心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并会推送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徐凯文希望能把公众号做得更好,因为“心理健康跟每个人都有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