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的黑心作坊
饿了么配送员:“他就五个店,五个店合起来。”
饿了么通州北苑区域配送团队负责人:“五个店的餐都是从这里出。”
原来在这个店铺办公室的后面,还有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面有两个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着食品。这五家店网上售出的所有外卖食品竟然全部出自于这间小小的厨房。
五家店店长:“咱们一天多少单,400多单,一天啊,你以为一个月啊。”
只有两个人,一天里是如何炒制出几百单形色各异饭菜的?这五家网上店铺里登载的一道道看似新鲜艳丽的美食,又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呢?
原来,这个商铺的外间有两个大大的冰柜,里面是事先加工好的一份份塑料包装的冻菜。有人订餐,厨房工作人员就从冰柜里取出相应的品种,然后拿到后面的厨房,放进一支大电热水锅里加热。电热锅无法解冻的,就放进操作台上面的微波炉里。冻菜解冻化开后,再装进饭盒。之后配送员用印有饿了么字样的塑料袋包好,就配送给了订餐客户。
在这家店铺里的墙上贴着几张证照的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显示,公司名称为上海泽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中有两项涉及食品内容,酒店管理(除酒店经营、除食品生产经营),批发非实物方式:预包装食品(不含熟食卤味、冷冻冷藏)。旁边贴着的是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范围,同样是预包装食品(不含熟食卤味、冷冻冷藏)。记者查询北京食药局公开系统,并没有查到这家企业的餐饮服务许可申请登记。
同样地址模糊、没有实体照片,同样没有餐饮服务许可,同样挤在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商铺里,却又同样登上饿了么首页,那么这五家店究竟是什么来头呢?记者注意到,店里接单并分配送餐任务的工作人员,身着“饿了么”工服,这家店长也自称是饿了么的正式员工。
五家店店长:“店长,你不是饿了么的吗?怎么还能是这里的店长呢?我就是饿了么。这个店就是饿了么的?嗯。那我看营业执照怎么写上海的呢?嗯,挂的就是营业执照。咱这种店有多少?这个?你问这个干什么?就是问问。我们是独立部门,独立运行,那个,这个公司,那个,公司不让说。”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饿了么创立于2009年4月是由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发运营,按照饿了么网上公布的流程,注册开店只需三个步骤:提交开店申请,通过资质审核,上线营业。记者提交了希望在河北燕郊开店的申请。第二天便接到了“饿了么”燕郊地区负责审核工作的经理的电话。约定时间后,记者见到了这位工作人员。他说,在燕郊申请开店,可以没有实体店,甚至可不需要提供任何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