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中国保健品年销2000亿:七成消费者“不太满意”

来源:每经网  发布时间:2016-09-28 10:09:45
  据了解,国家食药监总局受理审批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有27种,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等。

  但目前消费者对保健品的27种功能认知不清是一个普遍现状。报告显示,保健食品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功能,不能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普遍共识,但对保健食品具体的功能认知却较为模糊甚至混乱。

  报告调查显示,对是否属于保健食品的5种功能声称选项中,辅助降血压是属于保健功能的唯一选项,只有35.48%的消费者选择正确。而在10种是否不属于保健食品的功能声称选项中,“治疗高血压”、“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补肾壮阳”、“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改善作用”不属于保健食品功能,但大部分消费者都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售假事件频发老人易受害

   正是由于认知不清,消费者也无法准确区分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报告显示,对普通食品宣称“保健功能”行为,35.09%的消费者选择“国家不允许”,但20.87%选择“国家允许”。

 

  中消协表示,消费者有这样的认知,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消费者获取产品消费信息的途径不对称,权威消费教育普及和宣传不够。不法生产经营企业利用电视广告、网络、报纸杂志等消费者主要获知渠道进行夸大、虚假宣传,掺杂使假,鱼目混珠,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

  此外,不法分子售卖假保健品事件仍在频发。这其中的受害群体,以老年人首当其冲。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而这个消费群体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忽悠。

  据《金陵晚报》近日报道,有老人长期服用某品牌的纳豆激酶胶囊,但血压血脂还是高,经投诉后才得知其花4000元买的竟然是一盒淀粉。警方经过计算,该一瓶售假300元的保健品成本不过5元。

  基于对广告宣传的不信任以及媒体宣传报道和自身购买的经历,导致消费者对国内市场缺乏信心,转而推崇、信赖和购买国外产品。

  报告显示,40.98%消费者更偏爱国外保健食品。但是由于对境外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市场监管情况更加缺乏有效的信息了解和反馈渠道,消费风险难控和跨境维权更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