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龙头肉企雨润食品衰败 半年巨亏六亿元
纵观雨润多年来的发展路径,实际上在2011年雨润还曾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营性现金流入情况也较为正常。然而,随之而来的激进快速的发展和多元化布局压垮了雨润。例如,2011年雨润食品全年投资厂房、购买设备金额超过48亿港元,投资金额的暴增造成了当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值为-11亿港元;此外,雨润集团在2011年形成了食品、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但是多元化发展并不奏效,以房地产业务上市公司中央商场为例,该公司前几年的负债率高达90%,对现金流造成了巨大的考验,同时也拖累了雨润集团的食品主业。
接盘侠在哪里
对于主业不振、债务缠身的雨润而言,目前最好的出路就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换句话说就是“卖身”,雨润也已开始尝试出售资产来换取资金。
2016年3月,雨润食品曾出售一家属冷鲜肉及冷冻肉分部的全资附属公司的全部权益予第三方,出售的净资产金额为1266.8万港元。1139万港元的现金已于2016年6月30日前收取。出售附属公司亏损为119万港元。在雨润食品的预售清单中,近期还有一项:“2016年6月,管理层承诺一项出售一家属冷鲜肉及冷冻肉分部的全资附属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予第三方的计划。该等资产预期于报告期末后12个月内出售。”
不过,出售资产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雨润的最终出路在于整体出售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就在去年,房地产商融创透露了要收购雨润集团的想法,当时融创公告称,将与雨润债权人共同商讨雨润相关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努力确保雨润各项业务正常运转,不过时隔几个月,融创宣布放弃此次合作,于是雨润集团的白衣骑士就此消失。当时,就有行业评论认为,除了两家企业在文化和基因上并不对口外,雨润集团复杂又繁重的债务或是让融创望而却步的原因。
即便有失败的经历,但对于雨润食品而言,找到一个靠谱的投资人或是拯救雨润最有效的方式。不过,这也是最难的方式。“目前雨润食品很难拿出资金偿还债务,曾经打算接盘的投资人看到这么大一个盘子也很难再次出售,所以雨润食品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朱丹蓬如是说。
另有行业人士指出,从行业角度而言,最适合接盘的是同为肉制品加工出售企业,但是现在的国内企业更愿意选择具备增长力和产品优势的海外企业来丰富产品线,而不会关注国内同行;另从资本的角度而言,从目前雨润食品的经营状况来看,很难有机构能看得上已经处于衰落中的传统企业,因为很难能有理想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