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婚姻家庭

五省农村彩礼调查:30年翻几百倍 不少农民因婚返贫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10-05 14:45:16

此外,彩礼只是娶媳妇开销的一个大头。汪小芳说,农村的结婚典礼花费也不菲,而且大家都有攀比心理,你家办得好,我家就要超过你,无形之中造成巨大浪费。

福建长乐市人大常委会原委员蒋滨建介绍说,婚事排场攀比也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据介绍,福清长乐一带不但聘金相对较高,还对请来喝喜酒的客人发放红包,最多的每人发4千多元。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赖作莲坦言:“在农村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由于‘彩礼’严重超出居民所能承受和支付的经济范围,已成为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不少村民脱贫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不少农民因彩礼返贫。”

农村彩礼缘何水涨船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

“这钱不能不要!”不少家中有女儿的老人在受访时普遍表示,“彩礼要越多越好,要得越多,闺女以后在男方家越有地位,人就越‘主贵’;要得少了,人家一打听,多丢人,好像自己家闺女平白比人家闺女‘贱’了很多”。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农村“天价彩礼”存在的原因,除了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钱袋子鼓了起来以外,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经济问题,再加上农村根深蒂固的习俗、面子人情文化以及攀比心理的作祟,此外,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赖作莲认为,对贫困的女方家庭而言,因为贫困,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女方家长希望在女儿出嫁的时候获得一笔补偿,为其未来的生活获得一些保障。因为在女方家长看来,只能一次性受益。如果女方家长看好男方,对其未来有信心,往往在彩礼上的要价会更低。现实上也正如此,经济越不好的地方彩礼越高,经济越好的地方反而越低甚至倒贴。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田丰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农村彩礼上涨是婚姻世俗化的表现,彩礼从更多的象征价值演变为货币价值。婚姻货币化是人类社会生活货币化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女孩出嫁彩礼少的核心原因在于对女儿给双亲养老有很强的预期,而在农村家庭,彩礼一定程度上则是育女补偿。

“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奋斗大半辈子,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给儿子娶媳妇,传宗接代,没有谁家说因为没钱不娶媳妇的,彩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都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汪小芳说,而对于女方来讲,有的家庭嫁女儿高价索要彩礼钱是为了给自己以后生活提供一个保障,也有女方家庭高价讨要彩礼是为了贴补自己家娶媳妇的彩礼钱。

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说,高价彩礼的出现与农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不无关系,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如果让孩子娶不到媳妇,是父母失职的表现。同时受到彩礼文化的影响。女方家如果收不到彩礼,就感觉没有颜面,别人看不起。男方家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娶到更好的媳妇,宁愿出更多的彩礼。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邓虹认为,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是造成农村彩礼节节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进城务工。一般女性在城里很容易找到另一半,进而进城定居,这更加导致农村女性数量的减少,农村婚龄男青年想要结婚无疑雪上加霜。要结婚,只能掏高价彩礼,从条件更差的地方往回‘买’媳妇。”邓虹分析表示。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彩礼的不断上涨,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农村职业媒婆的推波助澜。和城市的自由恋爱不同,在农村,媒婆在婚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农村习俗,职业媒婆会从彩礼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回扣作为“中介费”,彩礼数额越大,回扣自然越高。为了获得高回扣,一些媒婆在说媒时有意抬高彩礼价格,导致农村彩礼价格居高不下。

农村“天价彩礼”困局如何破?听听专家怎么说

针对近几年农村“天价彩礼”引发的因婚致贫现象,赖作莲认为,发展经济,加大农村地区扶贫力度,扶持产业,让女方家庭不需要依赖“彩礼”这种方式作为收入来源和保障未来生计的途径;使男方更充满希望,让女方家长有更多次的“收益”预期,这是解决高价彩礼的长远方法。她坦言,就眼前而言,政府要强化正面引导、加大宣传的力度,倡导简约婚礼;政府可以组织集体婚礼,简化婚恋程序,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有开社会风气的先进年轻人士,率先破“彩礼”习气。同时让村规民约等和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尽量打破天价彩礼困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