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 清华比最后一名多179亿
追问2高校结转资金为何动辄上亿?
在高校的部门总收入中,包括上年结转资金。根据高校给出的解释,结转资金,是指以前年度预算已开始执行但尚未完成,本年度仍需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记者发现,很多高校的结转资金数量比较大。比如清华大学,在学校2016年收入预算中,上年结转43.14亿元。校方称,主要是2015年未完成科研项目本年按照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北京大学预算总收入为153.11亿元,其中上年结转34.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为27.78亿元,超过财政拨款数。武汉大学今年的预算总收入为78.23亿元,其中上年结转19.25亿元。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一些高校的上年结余资金占总收入额较大,占到总收入的20%-30%,比例较高。这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之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够科学或者执行中遇到政策瓶颈等问题,未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或者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二是,反映了近几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较为滞后,造成了科研经费支出困难。
以前科研经费使用不承认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缺少相应回报,特别是一些人文学科,多是脑力劳动,不怎么买东西,很难报销经费。这会造成科研经费大量结余,科研人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过,目前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今年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解决。
追问3
高校预算公开还存哪些问题?
2013年,部属高校开始公开部门预算,至今已到第四年。随着国家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对高校部门预算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些专家表示,目前高校部门预算公开还不到位,公开科目不够细化,其他项目资金量大透明度不高,人们关注的“三公”经费、资产负债情况等都未向社会公布。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认为,目前部属高校公布的部门预算仍是比较简单的分类,很多项目没有按照经济分类公布,分类指向不明确。功能分类只是简单分为教学、科研、社保等;而如果按照经济分类,就可以看出教师工资、购买设备、学生补助都花了多少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钱到底用在哪些方面,清晰地看出钱用的源头。
记者梳理发现,很多高校其他收入金额也比较大,比如北京大学的其他收入为42.57亿元,占总收入的35.82%;中国政法大学的其他收入为9000万元,占9.21%。校方给出的解释为,其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