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合并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三本正退出历史舞台
“有的学校在某些地区是二本招生,在另外一些地区是三本招生,这让人很难抉择。”王佳佳说。有时,他们干脆用“简单粗暴”的标准去判断一所学校是不是从三本升上二本——学费1.2万元左右的就是原来的三本,而学费在5000元左右的就是普通二本。
批次合并改革不仅对考生和家长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炼就“火眼金睛”,同时还对考试院的投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海峰说,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合并录取的要求,但如果全国1000多所高校同时在某个省份同一批次录取,如何决定先来后到的顺序、如何保证录取工作井然有序,是对考试院招生系统的更大考验。
高校的就业歧视能否逐步弱化和消失
2016年贵州考生彭一伟(化名)得知合并批次录取时,觉得这对更努力的人不公平。
彭一伟说,本来只能上三本的同学有机会和原本能上二本的学生进行竞争,二本的学生就有可能会被挤到三本。“大家努力程度不一样,但是只能报考同一层次的学校,这公平吗?”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介绍,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是期望为高校提供更平等的平台和机会,便于让考生作更多选择。
“这对考生绝对是件好事。”胡连利说。
学校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与学生不同。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院长崔建国说,从前考生报考时会认准“211”“985”的牌子,能上二本绝不上三本,能上一本绝不上二本。这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用简单的标准把学校划分成三六九等,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不到发挥。
但现在,二三本院校站到一个大平台上,学生可以更多地考虑自己究竟更适合哪所学校。
崔建国相信,在合并批次录取的大趋势下,现存的对于不同批次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会逐步弱化和消失,倒推到报考志愿环节,考生会更多地重视学校本身,而不是曾经的身份。
刘海峰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对一些二三本院校来说,合并到上一批次会对学校的身份地位有帮助,这有助于消除不同批次之间观念上的鸿沟。
在崔建国看来,下一步对合并批次录取省份的学校来说,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宣传。他说,由于大平台上的竞争对手更多了,就不能再“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要让考生知道和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
“竞争是改革的动机。”胡连利认为,因为从学校建设角度看,像以往一样泛泛地打造几十个专业的做法不会被学生认可,学校会投入力量打造优质专业、精品专业。以前二本学校是不愁招生的,但是如果学生被三本的特色专业吸引,二本学校就必须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