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张伯驹一生收藏价值上亿 最后都捐给了国家

来源:新浪收藏  发布时间:2017-11-03 19:06:31

  所谓一家好女三家求,何况一副稀世国宝?据说《平复帖》刚一落到张伯驹的手中,他随即将它供奉起来,顶礼膜拜。

  从富甲一方到债台高筑

  《游春图》,传世古老的卷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所作,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1945年,溥仪被俘,混乱中不少珍贵文物散落民间,《游春图》被北京一古玩商马霁川从东北觅得。1946年,张伯驹得到消息,马霁川正为稀世珍宝《游春图》寻找买主。张伯驹立刻建议故宫博物院出面收购,长久得不到回应后,张伯驹担心夜长梦多国宝流失,决心个人出面购买。而此前,张伯驹刚以110两黄金收购了范仲淹的《道服赞》。

  为收购国宝《游春图》,张伯驹忍痛将位于弓弦胡同一处心爱的豪宅似园卖给了辅仁大学,这是张伯驹最喜爱的一所居处,住了十余年,此宅原为清末当红大太监李莲英所有,廊宇建造仿排云殿规模,当年落成之日慈禧太后曾大驾临幸,宅院占地15亩,大小院落四五个。

  据马未都估算,这个宅院要是搁到现在,光拆迁就得一个亿!

  就是这样一座豪宅还是不够换回这张稀世名画,其妻子潘素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才将《游春图》购得。这时的张伯驹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却像个孩子一样至性至纯。

  一生珍藏,换回一纸奖状

  1956年初,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号召大家以带动全市人民购买公债券支援国家建设。张伯驹夫妇有心积极参与,但由于收藏字画之故,尚负债数万,身无余钱,于是毅然将其数十年收藏书画中选出八件精品捐献给国家,这八件是晋陆机《平复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卷、宋蔡襄《自书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卷、宋吴琚《诗帖》卷、元赵孟颍《草书千字文》以及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这一举动引起文化界的震动,这些作品也成为故宫博物院“珍宝中的珍宝”,每一件都堪称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最后的精神慰藉也捐了

  到东北后,张伯驹将自己所剩的书画收藏共计30多件又捐献给吉林博物馆。其中一幅是宋代杨婕妤的《百花图卷》,被认为是我国绘画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的作品。

  张伯驹曾经说:“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但这样一件被他视为最后精神慰藉的作品,最终也捐了出去。

  当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说,“张先生一下子使我们博物馆成了富翁了”。

  100多件文物因张伯驹的出现,避免了流落海外的命运。他单凭赤子之心,勉力而为,不惜变卖家产,甚至将个人生命置之度外。

  1980年夏,画家关瑞之陪同张伯驹游颐和园时,一位领导问张老:“当今很多名人都在考虑建博物馆、灌制唱片,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传世,您是不是也有考虑?”张老回答:“我的东西都在故宫里,不用操心了”。他的回答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对其肃然起敬。正如他自己所说,“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这是张伯驹一生收藏所遵循的信念,他实践了这个诺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