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近现代书画上拍9万多件 成交160多亿元
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未到,但已感受暖意:中国近现代书画三年来首次大幅度提升,感受到了吗?

对于身处中国近现代书画核心圈的大佬们来讲,一年轻轻松松拿出超过十亿来买买买,大概是挺暖和的;亦或那些努把力再卖一张齐白石花鸟,拿出三五千万元买一张齐白石山水,也许是高兴之余还得添把火。

如果是轻轻松松拿出五百万元,买一张心头好的张大千,想必心里是暖洋洋的;更让人如沐春风的必是拿出一百万元捡漏儿买一徐悲鸿,转身八百万卖出去,但是绝对是极少的所在。
那些处在“近现代食物链低端”的芸芸众生们,从早上九点坚守到第二日凌晨四点,还是一毛钱没花出去,要问为什么,因为心理价位就是五万,结果人家一开口就是六万,还举什么!
同样,对于拍卖公司而言,同样有这种“食物链”存在,在征集的过程中,“死磕”才是硬道理,尤其是近现代书画的价格透明度极高,并且重复交易的次数相对比较多,一旦出现一张超过20年没有在市场中交易的估价超过亿元的名家名作,争个“头破血流”也是在所难免。
而对于中小型拍卖行而言,首先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硬件条件落人之后,委托方怎么会放心把一张超过亿元的傅抱石给你拍卖?只能退而求其次,征集一些价位相对比较低的、名头比较小的作品。
这种买家与买家,拍卖行与拍卖行之间的竞争,准确说是食物链的重新调整,在2017年度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2015-2017年度中国近现代书画上拍量、成交量变化图(制图\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
换言之,买家之间的层次区分越来越明显,大型拍卖行之间死磕亿元级别作品,毕竟顺利成交三五件亿元级别的拍品,整年度的业绩就有妥了,不信,来看这一组数据,就知道亿元级拍品的威力。
正如开头所言,继2015年以来,中国近现代书画非但首次止跌,还迎来了大幅度的提升,2017年度中国近现代书画共上拍超过9万件,是为三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成交总额突破160亿元,较之2015及2016年度分别增长了23%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