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中报“扬眉” 医药股黑天鹅与高增长齐飞
药明康德(88.000, 5.75, 6.99%)中报首秀“扬眉” 医药股“黑天鹅”与“高增长”齐飞
“我们肯定会介入的,但是医药行业太大了,我们讲究自下而上看,中报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是会结合现有估值来看,各板块内部也有分化。”
8月22日,药明康德(603259.SH)大涨3.8%,报收于82.22元。
前一日晚,独角兽药明康德公布了上市以来首份成绩单,2018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4.09亿元,同比增长20.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2亿元,同比增长71.31%。而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动影响,公司主业收入增长将达到28%。
但同日,深陷舆论漩涡中心的ST长生(4.010, -0.21, -4.98%)(维权)(002680.SZ)也发了一份公告,表示公司预计无法按照预定时间披露2018年半年度报告,或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在刚刚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医药板块“黑天鹅”与“高增长”齐飞,一方面受ST长生疫苗造假和美年健康(15.900, 0.34, 2.19%)(002044.SZ)违规操作等影响,医药股大跌,陷入调整阶段;另一方面,随着中报业绩披露,医药行业高景气持续,八成上市公司中报预喜。
“因为大环境影响市场整体不佳,以及黑天鹅事件,医药板块近期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但是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医药消费属于刚需,而且大的竞争格局已定,医药行业的增速比较高,业绩确定性很强。”8月22日,上海一名中型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疫苗股业绩增速居前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2日,A股市场已经有136家医药生物企业披露了2018年中报,117家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占比高达86.03%。
整体来看,医药生物仍是上半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净利润涨幅超过20%的企业有81家,净利润涨幅高于100%的企业也有14家。
智飞生物(42.050, 0.83, 2.01%)(300122.SZ)是目前已披露数据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居于前列的企业。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5.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增长297.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6.85亿元,同比增长306.92%。
而这一业绩增长与公司销售渠道的扩展密不可分,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突破2.94亿元,同比增长了175.08%,公司业绩也水涨船高,其中以AC-Hib三联疫苗为代表的自主产品销售稳步增长,以四价HPV疫苗为代表的代理产品陆续在各省中标、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中旬,长生生物疫苗造假遭曝光时一度引发严重的“疫苗信任风波”,疫苗概念股全线大跌,智飞生物也不能幸免,近一个多月来跌幅超过22.16%。
智飞生物也在其中报中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人用第二类疫苗,主要受众群体为儿童,受政策及民众认知影响较大。一旦有企业出现不良事件,将会引发行业舆论紧张以及民众对于疫苗信心下降,极易在短期内出现疫苗犹豫,在行业销售出现低迷情形时,公司疫苗产品的销售也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次疫苗风波并未对企业上半年实质业务产生影响,除了智飞生物,沃森生物(21.630, 0.76, 3.64%)(300142.SZ)、长春高新(220.870, 2.07, 0.95%)(000661.SZ)等疫苗概念股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270.08%和92.93%。
早前在疫苗风波事件发生时(7月中下旬),智飞生物董秘办人士曾对记者表示:“(疫苗风波对公司)短期内可能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像之前山东疫苗事件一样,将流通渠道推倒后重建,当时由于法规的调整,整个疫苗行业机会都停滞了。”
上述医药行业分析师也对记者说道:“疫苗行业是一个毛利非常高的行业,之前的风波虽然比较突然,但是淘汰了对市场有负面影响的瑕疵企业,对于销售网络强大、合规经营的企业而言影响相对有限。”
机构寻找超跌机会
事实上,除了生物制品企业外,以药明康德、恒瑞医药(67.560, 0.99,1.49%)(600276.SH)、华东医药(43.950, 0.73, 1.69%)(000963.SZ)等为代表的A股龙头药企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其中华东医药则凭借工业板块的高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3.25亿元,同比增长8.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增长24.19%。
而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77.61亿元、归母净利润19.1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32%、21.38%、18.10%。
公司产品也不断传来利好,子公司自主研发的马来酸吡咯替尼片通过优先审评程序,获得有条件批准上市,子公司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日本的上市申请也被批准,公司的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拟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然而与高景气度和优质业绩不匹配的是,最近两个月时间里,生物医药板块节节败退,二级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自7月以来,生物医药指数累计下跌超过11.52%。
即便是提前频频预告利好消息的恒瑞医药,自8月10日中报发布以来,截至8月22日,股价在短暂上涨之后又逐渐回落。
“其实医药行业跌得比较厉害,是在大背景下的结果,但是医药跌的比较晚,是在七、八月份才开始跌,其他行业都已经跌过了。另外业绩要和估值相匹配,前段时间医药在高位,大家预期都很高,但是现在来看部分创新药、医疗器械、品牌OTC企业的估值其实并不低。”8月22日,上海一家公募机构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随着中报业绩的陆续披露,不少机构认为,医药板块或迎来新的投资机遇。
渤海证券就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医药行业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具有相应的安全边际,随着行业内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的陆续披露,预计板块内个股走势逐渐分化,具体表现为业绩良好的个股反弹力度更大,反之则走势更弱。因此,仍然建议投资者把握业绩确定性,精选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估值合理的个股。
华南一家私募机构人士也曾对记者说道:“目前部分药企确实存在超跌机会,尽管短期会受到大环境的拖累,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有一部分业绩增幅超预期的企业肯定是会关注的,我们主要看创新药、OTC等领域的绩优企业。”
上述基金经理也对记者表示:“我们肯定会介入的,因为作为机构不能空仓,但是医药行业太大了,我们讲究自下而上而看,中报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但会结合现有估值来看,各板块内部也有分化。”
“目前市场上对医药股的判断还存在一定分歧,现在处于医改正在进行时,政策变化会利好哪一块领域大家都不知道,所以有的机构在卖出,有的在抓结构性的机会。我们是后者,我觉得主要看好医药商业和OTC,这两块相对来说受政策影响比较小,医药商业在2015、2016年经历过一轮整改,而OTC跟医保关系不大,偏消费品。”上述基金经理补充道。(编辑:杨颖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