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财务造假退市的“蓝田”要还魂A股

来源:券业观察  发布时间:2019-02-05 11:54:28


      今天,圈主(ID:PIPE_Funds)真的很感慨,A股果然是活久见!

      这两天一百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商誉、接连爆出巨亏,已经够奇葩了,现在又出了一件更加奇葩的事情:

      80后云南首富“卖壳”东方金钰,曾经财务造假退市的“蓝田”要重回A股!

     这场资本大戏!真真,要比看周星驰的《回魂夜》更加的恐怖+搞笑!哈哈哈。。。

 

       东方金钰宣布易主、董事长辞职...

      今晚(2019年2月1日周五),上市公司东方金钰(600086.SH)公告,赵宁、王瑛琰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兴龙实业100%的股份转让给中国蓝田。转让完成后,中国蓝田将间接持有东方金钰31.42%的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赵宁变更为中国蓝田总公司。

      本次涉及重大事项公司股票申请紧急停牌一个交易日,于2019年2月11日开市起复牌。

      中国蓝田承诺全力支持上市公司继续推进债务司法重整,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现金资金周转、为新取得金融机构授信提供担保增信等措施恢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重整完成后免除原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此前为目标公司及上市公司提供的个人连带担保责任。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现任董事长、80后掌门、云南首富赵宁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

 

      东方金钰于2019年1月31日发布业绩预告,由于去杠杆等金融政策调整和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形成2018年公司净利润较大亏损,亏损区间将达到9亿元-11亿元。

 

      与此同时,赵宁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同时辞去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财务审计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身份。

 

      另外,赵宁愿意以控股股东豁免上市公司债务的形式补偿由于重大经营决策失误对公司造成的较大亏损,上述补偿已于2019年1月22日由兴龙实业出具的《债务豁免确认函》出具之日起生效。

      实际上,不止是业绩巨亏,东方金钰自去年开始处境持续恶化,2019年更甚:

   2019年1月14日,公司公告称新增16.7亿元债务逾期;

   1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

   1月22日晚间,公司公告宣布17.26亿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止。

      重重困境之下,东方金钰1月30日晚间还公告称,2019年1月30日,公司收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法院)的通知。通知称,债权人云南兴龙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龙实业”或“目标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债务司法重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出债务司法重整申请的兴龙实业正是东方金钰控股股东。根据上述公告,截至2019年1月21日,上市公司尚欠兴龙实业借款余额合计为人民币14.55亿元。经豁免6.8亿元后,上市公司仍欠兴龙实业贷款7.75亿元。

      东方金钰表示,法院已于2019年1月29日接收了申请资料,并进行了立案。如果公司顺利实施债务重整并执行完毕债务重整计划将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恢复正常经营。如不能顺利实施,公司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控制权转移涉及到的兴龙实业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因为上市公司提供担保被轮候冻结查封,相关解除查封事宜需与有关债权人协商,尚存在不确定性。

      简单一句话,大股东持股部分还被冻结,要想转移控制权也不是马上就可以办到的。

      “蓝田”借此重回A股了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东方金钰债务缠身、困难到不行,居然也有人敢买!仔细一看,本次控制权买方也不是一般人啊!

      居然是中国蓝田总公司,“蓝田”十多年前在A股那是相当有名的!

      请注意,中国蓝田总公司是农业部主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于1989年3月6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前身为“中国农业物资供销总公司”,1998年1月变更为现名,目前注册资本4亿元人民币,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投资人为农业部。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法定代表人瞿兆玉。

      而中国蓝田官网公司介绍确实这样的,中国蓝田总公司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北京,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中央大型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的全资公司。

      中国蓝田以建立智慧农业设施、搭建创新型“三农”平台、打造田园综合体样板体系等为新时期的主营业务,致力于带动全国新型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农业技术发展,培育新农村金融市场。

      中国蓝田始终秉承着“忠于党、惠于民”的宗旨,在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带领下,不断加强与区域政府和全球业务伙伴在农业、新能源、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中国蓝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多元化大型农业国有企业。

      ps.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指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全民所有制企业又称为国有企业,但广义的  国有企业还包括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只是国有企业的一种。

 

      18年前,刘姝威大战蓝田总公司?

       要知道,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上市公司蓝田股份(600709ST生态、生态5)在18年前,也和今天众多业绩爆亏、资金链锻炼、债务违约的公司一样,备受市场关注和指责!

      80、90后的A股投资人未必知道,18年前,这场财务造假揭露的大战曾经有多么的备受市场和投资人关注!

      2001年,昔日的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因财务造假受到司法调查,资金链断裂,由此引发多宗诉讼。

      2001年10月8日,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接受中国证监会对本公司有关事项进行的调查”。

      这引起了央财教授刘姝威的注意。

 

      2001年10月9日起,刘姝威对蓝田的财务报告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果是,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已经下降到0.77,净营运资金已经下降到-1.27亿元。

      这几个简单的数字在刘姝威看来说明的是:蓝田在一年内难以偿还流动债务,有1.27亿元的短期债务无法偿还。

      这令刘姝威震惊,蓝田股份已经失去了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完全是在依靠银行的贷款维持生存——它是一个空壳!

      10月23日,刘姝威毫不犹豫地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600字报告传真给了《金融内参》编辑部,两天之后顺利刊发。     

    《金融内参》是中国人民银行下属《金融时报》的内部刊物,报送范围只限于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刊物属于机密级。这份报告也摆上了国内各大银行最高层的桌面。

      从这一天起,蓝田神话破灭的序幕徐徐拉开。

      2001年9月21日公布的证监会调查,其实已经是证监会一年以来第四次进驻蓝田的结果,此次调查与第三次调查仅时隔一个月。

      当时最近的两次调查涉及蓝田三年来的税票、与银行的往来账、与关联公司的往来账,但一直未有公开结论。

      连当时调查的证监会官员也不得不承认,蓝田像一个巨大的谜团。

      最大的怀疑来自于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

      但证监会的调查每次都收获甚微。蓝田股份上市后流动资产规模基本在一定区间内变动,而固定资产(包括在建工程)的增长速度却远远高于流动资产,公司每年都斥巨资投入工程建设。

      至2000年年底,蓝田的固定资产已达21.69亿元,占总资产的76.4%,公司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来源大部分都转化成了固定资产投入。

      蓝田强大的现金流也是被质疑问题之一,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2万元。2001年中期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账款3 159万元。

      蓝田股份辩解称,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的问题是蓝田作为农业企业的真实情况,时任蓝田股份董事长保田同时指出:“蓝田的配股申请三年来都迟迟得不到批准,但相关工程却已经立项开工,造成固定资产投入进一步增大;第二,国家对蓝田的基础设施没有一分钱的投入,输电、道路、通信、供水全由蓝田自建。”对于现金流,蓝田则称:“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因此‘钱货两清’成为惯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农业专家、农业管理官员对蓝田的经营和业绩表示了信任和支持。

      但证券市场、媒体对它的质疑却没有停止,蓝田的各种解释也没有让证监会信服。

      导致了蓝田神话的破灭,也令刘姝威陷入面临诉讼甚至恐吓的危机之中。

      刘姝威的报告刊发24天后,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来了两个陌生人——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副总裁陈行亮。

      瞿兆玉拿着本应是机密级的《金融内参》第16期复印件怒气冲冲地对刘姝威说,你的这篇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让全国所有的银行都已经停发对蓝田的贷款了。

      瞿兆玉甚至还说:“中国证监会调查蓝田,银行都没有停发贷款,但是一位领导在你的文章上签字了,所有的银行都停发贷款了,我的资金链断了,我们都快死了!”

      刘姝威似乎并不理解瞿兆玉的“激动”,她回应道:“银行停发你贷款不会影响你的业务呀,蓝田的资金量不是很充足吗?我看到蓝田的财务报表,至少在2000年,光是水产品的现金收入就有12.7亿元,这就相当于每天有380多万元的现金收入,你们怎么会缺钱呢?”

      争吵之后,瞿兆玉、陈行亮拂袖而去。

      2001年11月26日,刘姝威把她对蓝田股份的分析过程又写成了一篇更详细的文字报告,递交给了有关方面。在报告内,刘姝威特别强调:“在我写给《金融内参》的600字文章中,其中100字的现场描述引自《粤港信息报》记者苏征兵的一篇文章,其他的是我研究的结论。”

      然而,到了12月1日,刘姝威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湖北《农村新报》登载的一则报道,说蓝田已起诉苏征兵,是因为他发表了刘姝威引用了100字的那篇文章,而且向苏征兵索赔20万元。

      这再次让刘姝威震惊与不安。

      接着,2001年12月13日,刘姝威接到了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的传票,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诉刘姝威名誉侵权。传票由洪湖市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送达。

      法院的传票彻底打破了刘姝威平静的研究生活。

      从2002年1月10日开始,刘姝威陆续收到了来历不明的四封恐吓信,信称“1月23日是你的死期”。

       这把刘姝威推上了风口浪尖,她不得不面对并与之抗争。

      12月17日上午8时,刘姝威给瞿兆玉发去了一份传真。刘姝威说:“如果你不撤销对我和苏征兵的诉讼的话,我将向全世界公开我的分析过程。”

      当天下午5时半的时候,瞿兆玉很高兴地亲自给刘姝威家打了个电话,告诉她《金融内参》第19期发表了声明。后来刘姝威才知道,12月12日,《金融内参》第19期发表了声明:本刊第16期刊载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文,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辑部。

      此时的刘姝威备感孤立。

      12月28日,刘姝威向洪湖市法院发去了一份管辖异议书,提出:“根据《保密法》,洪湖市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接触《金融内参》,所以关于《金融内参》刊登我这篇文章的民事诉讼是不归洪湖市法院管辖的。”

      接二连三的消息,让刘姝威产生了不祥之感,她做好了应付各种情况的打算。

      随着媒体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事态的发展超出了刘姝威与蓝田股份的控制范围。

      2002年1月12日,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瞿兆玉的继任者、董事长保田等10名公司管理人员被拘传,此前改任中国蓝田总公司总裁的瞿兆玉也接受了有关部门的调查。

      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生态农业(前为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当天下午全线跌停。

      3月18日,生态农业股再度停牌一天,股票简称由“生态农业”变为“ST生态”。

      1月22日,刘姝威收到洪湖市法院通知书,被告知其提出的管辖异议法院尚未裁定,所以1月23日的庭审中止。随着蓝田案的继续深入,刘姝威的诉讼也被撤销。

      2003年5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ST生态发出了终止上市的通知,ST生态跌跌撞撞的复市之路到此走到了尽头。

      2003年12月31日,保田、瞿兆玉、黎洪福等蓝田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虚假注册资金等罪名,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至三年。

      2005年9月,农业部财务司原司长孙鹤龄也因蓝田案违纪被开除党籍。

      据悉,时年66岁的孙鹤龄已卸任5年,但1996年蓝田股份上市时,孙鹤龄担任农业部总经济师兼财务司司长。孙鹤龄利用职务便利,在帮助蓝田上市后的1996~1999年间,以其女儿的名义购得大量蓝田股份内部职工股获取巨额非法利益。

      来自专业财经媒体的报道称,蓝田股份涉嫌业绩造假金额高达10亿元,相关各方借此从股市大肆“圈钱”。而生态农业、蓝田经济开发公司(蓝田股份原第一大股东)以及蓝田总公司(蓝田经济开发公司的母公司)所欠银行贷款的总数曾一度高达30亿元。

      此后,因财务报表经追溯调整后连续三年亏损,2002 年5 月蓝田股份暂停上市,次年终止上市。

      2004 年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名称变更为“生态5”。由于背负着巨额负债,进入三板市场多年公司一直惨淡经营。

      直到2010 年12 月1 日,湖北省荆州中院裁定受理公司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

      2013 年9 月18 日,法院裁定公司破产重整程序终结。

      此后,中国蓝田总公司退出 “生态5”。

      没想到,18年后,“蓝田”又有觊觎A股之意,更没想到东方金钰会选择这样的买家!

      看来2019年的A股资本市场大戏,必然会更加精彩,A股果然活久见!

      本文主要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撰写,部分节选自《经济观察报》,作者黄利明、吴峰、段寅燕,《开放编年史 | 2002:蓝田神话破灭》,2018年6月28日。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