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罗斯科作品奥地利展出:当代对话传统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9-03-19 08:19:26

   3月12日,“马克·罗斯科”回顾展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开幕,尽管罗斯科的作品在英语文化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展出和讨论,但此次展览是罗斯科在奥地利的首次回顾展。

  展览由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HM)的策展人加斯帕·夏普(Jasper Sharp)和罗斯科的儿子克里斯托弗·罗斯科(Christopher Rothko)共同策划。展览共呈现40幅罗斯科的作品,对应他艺术生涯的每个阶段——1930年代的具象绘画,1940年代与超现实主义的分离,直至1950至1960年代成为一名成熟的“色彩大师”。1958年,罗斯科接受委任,开始为西格拉姆酿酒公司的“四季餐厅”创作壁画,本次展览上有一间展厅专门呈现这些壁画作品。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拥有大量古典大师的杰作,身为这样一座博物馆的“守护人”,夏普表示,罗斯科从这些古典大师身上汲取了养料,尤其是伦勃朗和维米尔——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明星”艺术家。夏普指出,罗斯科曾多次前往纽约的博物馆参观,也曾对法国、意大利、英国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作品进行过大量探索。

《自画像》,伦勃朗,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自画像》,伦勃朗,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他在欧洲度过的那段时间让他确立并强化了自己作为壁画家的观念,他遵循的传统可以经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和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追溯到古老的庞贝、塔尔奎尼亚绘画,甚至拉斯科壁画,”夏普说道。

《叙利亚公牛》,1943年《叙利亚公牛》,1943年

  罗斯科从远古壁画中所汲取的不只是表面形式,更是他对于自己当时所处的时代的回应,他看见了战争的恐怖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试图从远古壁画中召唤出对于人性的表达。“现代艺术家的精神层面与那些古老的形式与神话所蕴含的情感层面之间,具有一种亲缘关系。”罗斯科曾经在1943年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的标题(即当时罗斯科等人的一组借用神话人物的绘画作品)重新唤回了那些为人熟知的古老的神话,我们确实重新使用了它们。因为它们是永恒性的符号,我们必须寻回它们,通过它们表达一种基本的精神所思。它们象征着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和诱惑……有人认为今天的世界更加文雅高尚,而非那种源于神话精神的原是野蛮的激情,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现实的真实。”(摘自《艺术何为》,马克·罗斯科著)

马克·罗斯科马克·罗斯科

  罗斯科1903年出生于俄国维特布斯克省德文斯克市(现为拉脱维亚的陶格夫匹尔斯市),原名Marcus Rotkovich。1913年,他随家人移民美国。1925年,罗斯科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那是欧洲先锋艺术流派被不断引入美国的时代,也是罗斯科艺术生涯的萌芽阶段。1933年,他在波特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与纽约的当代艺术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这标志着他画家生涯的正式开始。1930年代,他倾向于表现主义绘画,在一些室内画与城市风景画题材上表现得尤为明显。40年代,他步入了新的阶段,开始进行超现实主义绘画,正是在此阶段,人物形象逐渐消失,大量以神话与自然为母题的绘画出现。

《地下幻景》,1940年 ? Photo: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地下幻景》,1940年 ? Photo: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罗斯科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发生在1947年。为了追求他所说的“永恒性”,罗斯科用抽象的形式取代了超现实主义题材,即他所命名的“复合形式”。他试图建立形式与感觉之间的关系。在《绘画的空间》一文中,罗斯科这样解释他的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色块的拼接”:“通过表达与事物之间或近或远的感觉,我们建立起与事物的真正联系。”至于他的色彩,则是“一种经验性的色彩,它和某天的光线有关,和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关。”可以说,罗斯科的“复合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是他对于世界上各种各样事物的经验与感受,“形象没有被清除,也没有被抹去。那些象征符号还有后来出现在画布上的块面都是对形象的全新替代物。”

  《无题》,1969,?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Bildrecht, Vienna, 2019

  《No。 7 (深棕、灰和橘黄)》,1963 ?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Bildrecht

  在罗斯科的创作生涯中,经历了不同风格的变化: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行动绘画等等都曾被用于概括其艺术创作的不同阶段。但是罗斯科自己反对被归类,“对艺术家个人而言,归类本身意味着将绘画当作待埋葬的尸体。真正的个体与学派、类型等背道而驰。”罗斯科在1957年回应某评论文章时写道。1968年,罗斯科患上破裂性动脉瘤,1970年,罗斯科在纽约的工作室自杀。

  《无题》,1950,?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Bildrecht, Vienna, 2019

  “我想要表达的仅仅是注入悲剧、狂喜、死亡这类最基本的人类的情感。”罗斯科曾经说道。

为西格拉姆酿酒公司的“四季餐厅”创作壁画模型,泰特美术馆收藏为西格拉姆酿酒公司的“四季餐厅”创作壁画模型,泰特美术馆收藏

  《自画像》,1936,?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Bildrecht, Vienna, 2019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回顾展举办地维也纳是罗斯科钟爱的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他经常在自己的画室里聆听莫扎特的作品。“感觉具有不同的重量,我更偏爱莫扎特的重量,甚于贝多芬。莫扎特的感觉是机智的和讽刺的,我喜欢他的格局。”

  展览现场,?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Bildrecht, Wien, 2019

  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