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购假货维权难
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
工商部门:要找网店或网站所在地区的工商部门维权 电话举报立案后无进展目前,按照淘宝给出的几种维权路径,姜先生唯一存有希望的便是求助工商部门,当他找到自己辖区所在的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安分局时,工作人员告诉他,工商部门一直遵循着区域性的属地管理原则,由于姜先生所购商品的网店并非自己辖区的,因此姜先生只能去找淘宝网所在的余杭区工商分局进行维权。通过余杭工商局的12315电话,姜先生对这款商品进行了投诉,电话打出去一周之后,他收到了余杭工商部门已经立案的回复,但时至今日,立案之后并没有新的进展。姜先生认为,两地工商部门的互相推诿让他很是绝望,对此西安的工商部门也感到委屈。他们告诉记者,在传统的线下实体经济关系中,买卖、仓储多集中在一起,属地管理是最为便捷有效的一种管理办法,但这些年电子商务的猛然兴起,打破了原有商品的整个物流和仓储体系,买卖关系也不局限于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商户对消费者这一种形式,大量的个人商家涌现在网上,仓储和卖方的分离,工厂直达消费者,这给大家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很多新的问题也随之诞生。目前各地工商部门在面对网络商家时都面临着难以查找的难题,网络商家无需工商登记,更没有法规的强制性,工商部门往往难以处罚。淘宝提供的四种维权路径,无一成功,到底应该如何维权?姜先生陷入困局。记者带着自己在淘宝网上购买的那两款假飞利浦剃须刀,专程来到了淘宝位于杭州的总部,找到了负责售后的淘宝客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淘宝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他们也很为难,因为他们只是第三方平台,并没有鉴定假货的制止,只能要求消费者提供假货凭证。因记者提供了这两款剃须刀被飞利浦官方认证为假货的完整视频,在记者采访当天,淘宝就将这家售卖假冒飞利浦剃须刀的网店关闭了。当记者进一步提出希望可以查看这家商铺的相关信息时,遭到了淘宝的婉拒,淘宝表示他们有责任保护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隐私。谁在制假?谁在售假?记者千里追踪 困难重重一场维权之路,不仅步履艰难,而且根本无法看到任何可能被推动的迹象。那么,这款给姜先生带来如此多困扰的飞利浦剃须刀到底是谁在生产?谁在售卖?这家网店是如何运营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开始按图索骥独自找寻答案。退货地址人去楼空首先,我们按照商家给出的退货地址,专程来到了江苏省泰州兴化市船厂路32号,试图找寻那位叫王健的收件人。然而,来到船厂路32号后记者找到的只是一个空调已经锈蚀的空出租屋,周围的邻居也没人能说清楚这间出租屋里,曾经住着谁,做的是什么买卖。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在一位熟悉情况的村民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这间出租屋的房主许先生。许先生告诉我们,之前他的确把自家船厂街32号的居民楼租给了一位叫王健的租客,但他们是否在里面经营淘宝生意,自己并不知情,因为拖欠电费,去年年底就已经退租了,如今王健搬到何处他也不得而知。发货地址查无此人随后,记者通过快递单上依稀可见的发货地址:兴化市南亭路255号,试图找寻这两把假剃须刀的发件人王丽。但到达目的地后,记者了解得知,兴化市南亭路255号是一家经营不锈钢生意的老店,在这里既没有叫王丽的人,也没有飞利浦剃须刀的踪影。快递员表示“说不清”为了进一步找寻王丽和王健,记者通过圆通快递找到了收取这份包裹的快递员高强,但高强表示,他从未上门收过快递,所以他也说不清楚王丽和王健到底是谁?家在何处?而这也是电子商务时代各地质监和工商部门同样面临的困扰。一部分消费者认为,网购到假货,网购平台应该为此承担主体责任,因为平台就类似一家百货公司,理应对自家商品进行管理和约束,但一部分专家认为,各大电商平台并非一部分消费者理解的百货公司,而是类似于中介公司,只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所需的保障,所售物品真假,这只能依赖买卖双方自行鉴别。淘宝网站:一年自行查封网店18万家 但向公安机关举报后制假售假所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郑俊芳从两年前被任命为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部负责人,她认为在打击假冒伪劣这件事情上平台也为难,和消费者一样,平台无权鉴定商品的真假,而唯一有权对商品真假进行鉴定的品牌方,各有各的想法,淘宝平台上有10亿量级以上的商品,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非每个品牌都愿意配合平台,在商品入驻平台前对商品进行逐一检测。鉴定商品真假,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的事情,并非每一个消费者都愿意投入精力协助平台进行鉴别。两年间,郑俊芳带领着一支2000人的打假队伍,每年花费近10个亿,在阿里平台上全力与假货“死磕”,但她认为光在线上纠察,再努力都只治标不治本。因为线上只能关店,线下的制假窝点如果不能得到控制,那线上一切的努力都是无效努力。仅2016一年,阿里巴巴共排查制售假线索4495条,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截至目前确认有刑事判决的仅33例,制假售假所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这一年,淘宝自行查封关闭的店铺有18万家,但郑俊芳认为,仅自己对售假商家进行惩治并不能对整个电商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 打假依据的还是24年前出台的《产品质量法》在郑俊芳看来,中国的假货产业链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便是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第一大市场,但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却严重滞后。例如,我们现在适用的依然是1993年出台的《产品质量法》,罚款的标准依旧停留在24年前,这直接导致我们行政监管的处罚力度低,对违法者不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