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从乡镇企业到市值600多亿福耀玻璃
股票倒是顺利发行出去了,但还上不了市。这是因为当时股票上市交易采取的是额度制,要由国家计委和证监会共同决定额度,再分配到各省、市、自治区和部委。
“这下麻烦了,因为福耀当初发行股票是省里面批的,不是国家批的。发行完成后,我们压力很大。因为当时我们一股一年可以赚几毛钱,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那些买了股票的人就逼着我上市。“曹德旺回忆说。
最终经过努力,1993年6月福耀玻璃被国家体改委批准为公开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并于6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当天福耀玻璃的收盘价是40.6元每股,总算是正式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了。
一度沦为“垃圾股”
有意思的是,这次别人求之而不得的上市挂牌机会却差点让这家未来的杰出企业折戟沉沙。
1993年,福耀玻璃首次进行配股,在经福建省体改委批准的2比1配股方案中,因中、外法人公司均声明弃权,只按配股时的个人股1739.46万股进行配售,共以每股6元的价格配出869.73万股,募集到5218.38万元。
这笔福耀玻璃第一次用配股形式拿回来的资金中,共分三个投向,其中有2500万元即是用于投资福清市的“福耀工业村”开发建设项目。
根据当时的方案,福耀玻璃占股51%;宏路镇以土地入股,联合福清市政府和当地农业银行占49%的股本。
“因为当地政府想让福耀帮助做好‘西大门’(福耀工业村),我们也没有经验,认为拿了那么多钱回来大家一起合着做也可以。而且那时候地价也便宜,一亩8000块,400亩地才花了300多万。想象的很美好,策划也搞得非常红火。”曹德旺咧嘴笑了起来。
1991年的IPO招股书中,福耀玻璃曾这样描述过福耀工业村的前景:“近期已着手筹建福耀工业区,计划在公司近旁征地800亩,连片开发,兴建标准厂房、商店、住宅楼房,形成高质量的汽车配件城。”
现在回头来看,这正是福耀玻璃首次向房地产业务转型的尝试(也是唯一一次),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当时汽车玻璃的高利润已引来各路资本蜂拥而入,维修市场出现恶性竞争苗头;另一方面,海南房地产市场骤然升温,地产投资已然成为新兴产业方向。“结果就是做了以后发现钱不够了,”曹德旺说,“做玻璃赚回来的钱还不够付那边的利息。工业村是福耀控股的,报表要并进来,企业这下面临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