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上海研发投入超千亿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研发投入位居首位。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动下,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全面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2016年全省R&D经费投入突破2000亿元的大关,总量首次位居全国首位;R&D经费占GDP比重达2.56%,今年有望达到2.65%。
发达的实体经济是广东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广东省统计局分析,它的R&D经费投入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为主体。广东工业企业R&D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676.27亿元,增长10.2%,占全省R&D经费投入的82.4%。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广东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弱于韩国。比如华为的创新能力已经可以跟三星比拼。包括汽车、造船等几大产业的创新能力,与韩国的差距也已经不大。
而未来珠三角作为研发高地,将继续引领带动东西北地区发展。
在广东之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研发支出亦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江苏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26.87亿元,比2015年增长12.5%。
去年江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一方面,江苏不仅有雄厚的科教资源,还有发达的制造业体系,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快。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由苏南向苏北的转移,苏中、苏北的研发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去年苏南、苏中、苏北增幅分别为11.4%、14.9%、17.8%。
在粤苏之后,第三经济大省山东位居第三位。山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为2.34%,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点数由2015年的0.20个扩至0.23个,领先优势愈加明显。同时,山东全面综合创新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第六位。
另外3个超过千亿元大关的省份分别是北京、浙江和上海。这其中,京沪作为城市经济体,也是我国的创新中心,是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大企业总部集聚最多的城市。很多外地企业都将研发总部设置于此。另一方面,京沪汇聚了大量的风投、私募等金融机构,金融业的发达也为研发注入了充分的血液。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显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这六大省份的研发投入之和达到了9267.91亿元,占我国去年研发投入的比重约为60%。
研发强度:东高西低
国际上通常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公开资料显示,全球这一比例最高的经济体分别是以色列(4.4%)、芬兰(3.9%)、韩国(3.7%)、瑞典(3.4%)、日本(3.3%)、美国(2.8%)、德国(2.8%)等国家,这些国家全部以高新技术产业闻名世界。
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1%,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投入强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从各省份看,我国的研发强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地区特征,由东到西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