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村庄争夺“贫困村”失利 村干部:气得想辞职
“国家有1000亿的专项补贴,地方财政再配套一些,修路没问题。”领导用力拍了拍王建红的肩膀。后来王建红才得知,即使领导不承诺,《规划》中也写得清清楚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
眼瞅着村里绿油油的油茶长势喜人,却根本卖不出去,王建红动了心。他放下手头的生意,回村当了村支书。
可当这个致富能手正儿八经领着人打算大干一场时,才发现“问题大了”。
他见过的几个包工头,给他算了笔账:“不说水泥和沙子这些材料,光用工费一公里就得六七万,一公里10万元哪够啊?”
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决定“硬着头皮修”,毕竟还有领导承诺的配套补贴。为解决前期资金不足,他们甚至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向每名村民收取了50元的集资款。同时,村干部还做通了包工头的工作:“村子毕竟是集体,即便欠了钱,不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很快,这条总长5.2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建好了。公路修好后,不少人称赞王建红,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可他却犯了愁,为修这条路,村里欠债70多万元,地方财政支持总不到位。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多年位列国家级贫困县名录的遂川县,因“村村通工程”而欠债的村子并不少。仅珠田乡10个行政村中,就有8个因修路而欠债。附近的珠溪村,因几乎全是盘山公路,其工程造价达每公里30万元。通村公路修好后,该村欠下100多万元外债。
不过,村子的欠债并没有体现在政府的公告中。2010年底,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向社会宣布: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万公里,硬化里程达8.8万公里,乡镇通油(水泥)路率达100%,建制村通油(水泥)路率达100%。
难不成是上面不知道基层搞一个项目需要多少钱吗?不应该啊
让王建红头痛的还不止此。
2010年,大垅村按照“上级要求”,实施国家扶贫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部门按每人400元的标准拨付工程款。但修好蓄水池铺设好管道,施工成本赫然变成了每人700元。工程结束,又是一笔30万元的欠账。
此外,还有危桥改建、村小翻新等扶贫项目,也让村委会欠了不少债。
时间一长,包工头不干了,他们一天天催账。王建红及其他村干部束手无策,只得安慰前来讨债的包工头:“这是扶贫项目,上级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
“能拖一天是一天。”王建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