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一些地方热衷造“亮点” 不惜砸钱堆样板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26 00:26:27

   别让“亮点”蒙了眼(话说新农村)

  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杜绝“做花瓶”“造盆景”;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多些雪中送炭,多些精准发力

  日前走访一个贫困县,县领导极力推荐看循环农业园。在这里,秸秆做饲料,茭白叶成菌棒,废弃物几乎吃干榨尽。边走边听,园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组组数字令人振奋。不料,在农业园打工的一位农民过来插话:“光看亮点,哪能了解真实农村?”人们追问下他答:“县里保生态,把村里的猪圈全拆了,山上林子封了,没政策、没项目,大伙儿想破头也不知该搞啥。”几句话让现场陷入尴尬。

  农民的话发人深省。时下,一些地方热衷造“亮点”,上项目贪大求洋,人为“垒大户”,不惜砸钱堆样板。一个基地动辄流转上万亩地,机械化、智能化新技术引进来,却把大量农民挤出去。有的产业扶贫,投到了贫困地区,投给了老板,却没落到贫困户身上,到年底,统计数字光鲜,但平均数掩盖了大量贫困户。这些人造“亮点”看上去很美,但对广大农民没有多大意义。

 

  人造“亮点”不好,为啥它还大有市场?一位基层农口干部坦言,农村的事儿“面子”容易“里子”难,做个样板可以短平快,而解决农村深层难题、扶贫攻坚,要下力气、打持久战,可能短期效果不明显。另外,领导考察喜欢看亮点,亮点成了香饽饽,谁会耐得住寂寞去做“里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要清醒看到,按现行标准算,全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如果让“亮点”蒙了眼,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政策就会失去准星。一边困难群众期盼“雪中送炭”,一边大把资金拿去“锦上添花”,扶贫效率会大打折扣。

  新时期扶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改变过去的思维和行动方式。钱往哪儿花?不仅要瞄准贫困地区,更要聚焦特定人口、具体人口,贫困人口在哪儿、怎么帮扶,必须深入农村,摸清底数,精准滴灌。效果怎么样?要掀开“面子”看“里子”,到基层看大多数贫困户有没有“出列”,贫困村是不是销号,贫困县能不能摘帽。严把关、严审核、严问责,才能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杜绝“做花瓶”“造盆景”现象。

  精准扶贫要的亮点,是接地气、能示范、可复制的点。一些地方因地制宜,探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经验。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资金扶持,对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实现特色产业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生态搬迁,转移就业,实现脱贫;对失能、弱能的,不仅有低保、医疗救助等政策兜底,还有集体产权收益,多重保障扶贫。

  避免“花架子”,才能找到“金点子”。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基层,多些雪中送炭,多些“精准发力”,才能真正强农富农,补上全面小康的“短板”。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