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间黑作坊用猪肉、马肉、骡子肉炮制大量假驴肉销往北京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8-02-04 20:46:51
▲2018年1月7日中午,黑作坊内晾肉架上摆放着煮好的假驴肉。 新京报记者大路摄河间多次打击假驴肉在河间驴肉火烧名气享誉全国之时,一些商家打着“河间驴肉”的旗号,卖着非驴肉火烧。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假驴肉”等诸多质疑。时村乡黑作坊老板赵某说,河间驴肉火烧的名声打出去之后,全国各地都有了驴肉火烧店,从这以后,很多店铺就开始用猪肉、骡子肉、马肉来假冒了。2016年4月,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节目曾曝光河间假驴肉,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调查发现,沧州泊头市富镇一带的不少驴肉火烧店内用的驴肉,都是来自河间的假驴肉。而这些假驴肉分三类,最次的是用死猪肉冒充。2017年7月,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晚20分》也对河间假驴肉进行了报道。重案组37号探员在河间市调查发现,一种以猪肉和驴油煮的“假驴肉”,一斤只卖20元。这些假驴肉不光在河间本地销售,而且还销往了全国各地。河间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对于假驴肉并不讳言。2016年,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挂名河间驴肉火烧的店既不是河间人开的,驴肉也不是在河间煮的。还有店用骡马肉充当驴肉,更有甚者用其他肉充当驴肉。普通消费者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挂驴头不卖驴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过去,河间驴肉火烧产业深受诚信缺失之害。”也鉴于此,多年来河间市相关部门针对驴肉制品开展了多次打击行动。早在2011年,河间市对辖区内驴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这次驴肉制品整治,按照“五个一批”(关闭取缔一批,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派监督员入驻企业监控一批)的要求,严厉查处和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有加工驴肉制品没有获证的加工单位一律停产整顿。2016年,河间市下发2016年驴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专项行动,发现解决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等问题,依法查处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将辖区内加工生产驴肉和经营驴肉火烧等驴肉及其制品的单位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并结合实际进行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驴肉要严格依法查处,严惩加工制作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还提出“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掺假掺杂是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地要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对获取的涉嫌违法线索,要及时查清违法行为事实,查清涉案产品流向,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17年4月,“河间市宏祥食品有限公司以马肉冒充驴肉”作为食品药品典型案例被河北省食药监局通报。河间市食药监局在对该公司检查中发现其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调查证实该公司以马肉冒充驴肉的违法事实,共生产了22.5公斤,货值1890元。河间市食药监局依法没收了该公司违法生产工具及违法所得1890元,并对该公司处以7万元罚款。▲2018年1月7日中午,黑作坊内晾肉架上摆放着煮好的假驴肉。 新京报记者大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