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6年未修订 到底卡在哪儿?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12-24 11:42:36
“掏鸟”大学生被判十年半。在量刑是否适当的争议之外,国家法律对重点野生动物之保护力度,再次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于公众面前。“比大熊猫还稀少。”在诠释某个濒危物种的现况时,很多人习惯拿国宝作比,但尴尬的是,并非每一个物种都能及时获得与之匹配的保护。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自1989年农业部和原林业部共同发布至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施行26年未系统更新。长江的江豚已不足1000头,但在法律地位上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龟类中最濒危的斑鳖,中国仅存两只,尚未被列入保护名录……近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名录内外物种资源均已发生很大变化。专家呼吁,这个名录要尽快更新,并借《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之机,将名录的定期修订固定为法律条文。地位尴尬的“微笑天使”“江豚确实不能再等了”。数年前,农业部一名主管官员向江豚保护专家王丁如此感慨。王丁记得,早在十多年前,农业部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就开会讨论过调整名录物种,当时专家与管理部门一致认为,江豚应该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白鳍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两种淡水豚。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江豚为二级保护动物,白鳍豚为一级保护动物。自2007年科考专家宣告“活化石”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白豚先生”、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将科研重心转至对江豚的保护。照目前长江状况,江豚会否重蹈白鳍豚的命运?王丁认为,如果抓紧保护,江豚还是很有希望的。除了迁地保护,他多次呼吁江豚的“升级”。据了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原林业部和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共同制定。1988年12月10日,名录获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原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施行,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升到法律高度。名录中的动物保护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并且对水生、陆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自被纳入名录至今,江豚的种群数量、生存环境已发生极大变化。1991年专家考察时,江豚数量约为2700头。溯及上世纪80年代,王丁推断江豚数量至少在3000头以上。而根据科研考察数据,2006年以前,江豚数量以7%的速率锐减;2006年之后,江豚下降速率为13.7%。王丁估计,目前长江江豚的总量已不足1000头。而据最新数据,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微笑天使”江豚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长江江豚从“濒危级”提升为“极度濒危级”。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每年更新一次,被认为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但由于国家名录自颁布再未系统更新过,江豚的法律地位仍为二级保护动物。“等不起”的不只是江豚不只江豚,很多动物的保护等级都等待调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鸟类学会副会长、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正旺以鸟类为例,称现有名录侧重保护猛禽及鹤、鹳大型鸟,雀形目极少,造成对雀类乱捕乱猎的处罚力度不够。如黄胸鹀(又名禾花雀),IUCN红色名录中已将其列为“濒危级”。但在中国,由于其未列入名录,无法得到相应的法律保障。《保护生物学》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大量捕杀造成禾花雀锐减。国内媒体报道称,在广东等地,一些人有食鸟的习惯,禾花雀被认为是 “滋补强壮”的野味。被问及禾花雀的现存数量,张正旺教授的回答略显无奈:国内还没有对该鸟类的专项调查研究。同样未在名录里的,还有斑鳖——龟类中最濒危物种,全球已知仅剩三只,其中两只就在苏州动物园,另一只在越南。栗斑腹鹀,估计全球不超过2000只,也未在名录之内。还有一些在中国新发现的珍贵物种,如钳嘴鹳,它们的名字也有待写进保护名录。而已在名录内的中华凤头燕鸥,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但张正旺称其目前的总数量不超过100只,“实际上岌岌可危了”;与之相对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种群数量已超过1万只。种群数量,常被作为确定濒危级别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动物保护专家们认为,近3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变化也非常快,受威胁物种在增加,名录明显滞后,不符合实际情况。2014年9月,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湖北宜昌市渔政处副处长易贤超不无惋惜地说,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一个长长“鼻子”的白鲟,当地渔民反映已有10多年未觅踪影。2003年在四川南溪误捕的一尾雌性成年白鲟,是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个体。“专家可能出于严谨还未宣布,但我们老百姓心里很清楚,(白鲟、白鳍豚)都已经灭绝了。虽然还在一级保护动物名录里,但也就是一个图片、一个标本了。”保护名录为何26年未更新为修订名录,专家们都记不清开过多少次论证会了。结果总是没有下文。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根据职能划分,农业部主管水生动物,国家林业局则主管陆生动物。如调整名录,两部门各拟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修订名单,协调一致后上报国务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记得,早在1997年前后,他就参加过名录修订研讨,第一次是去林业科学研究院开的会。后来,国家林业部门又通过中国动物学会组织专家论证,名录中哪些物种该保留、哪些物种该增补、哪些物种该升级降级,专家们均给出方案。张正旺用“很久以前”定义参加第一次论证会的时间,当时没有下文。最近一次是2011年前后,当时受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动物学会组织论证,提出名录修订意见。据他所知,新的名单由学会审核后已经报给国家林业局,“但这次也没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