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剿“注水猪”:每日数千斤流入北京通州市场
记者注意到,在黑窝点,执法人员并无发现给猪注水用的针筒、水管等注水工具。“这些猪过于壮实,不太像纯饲料喂养,不排除泔水猪的可能”,吉鸿武分析,这批查获的生猪,极有可能在屠宰前就出现问题。同样怀疑这批猪肉是“泔水猪”的,还有大红门公司的田总监。他发现,记者送检的从胡保花摊位上购买的两块后腿肉,肉色发黄亮着一层油色,用手指摁下去,还会摁出油脂和水分。
“泔水猪”是指餐厨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喂养的猪,由于“泔水猪”肉质差,发病率高,国家一直禁止养殖。此前有媒体曝光,北京京郊大兴、通州等地,存在多处“泔水猪”黑心养殖场。2011年北京市曾开展过泔水猪检查行动,两个多月共查出“泔水猪”超15000头。
6月24日,记者再次前往大兴区进行探访,发现北高村一养猪场内,立着几个泔水桶,有养猪户仍通过泔水喂猪。一名工人表示:“你每天能拉20桶泔水吗,能拉过来,我都给你消化掉。”
目前北京市餐厨垃圾都需要由具备收运资质的公司进行回收,餐馆并不能从中谋利,甚至还要交收运处理费。
近日,记者也曾发现,入夜后北京多个路段有泔水车在市区内收取泔水,这些车都是单排敞开或封闭的小面包车,一桶桶泔水直接堆放在后座,车上随处可见黑色的油污,“这些都是个体拉油的车。”
一名回收餐厨垃圾的业内人士介绍,泔水已形成产业链,有些商贩会以每桶(100公斤)10元左右的价格从餐厅手里回收泔水,再以40元每桶的价格卖给私人养殖户或者养猪场。“对于私人养殖户而言,喂泔水的成本比喂饲料低得多。”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虽然全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到2014年底已达每日2000多吨,但北京市有超过6.2万个餐饮服务单位,2014年餐厨垃圾产生量达到每日2600多吨。部分餐厨垃圾可能去向不明。
“放养”的生猪
私人养猪难监管,法规存在漏洞;相关部门执法陷入尴尬
北京市周边养猪户并不少见,记者在大兴、通州多处发现私人养猪场。这些私人养猪户少则在院子里养四五头猪,多的甚至达到一二百头。
昨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副总队长张岩称,目前,由食药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在养殖、屠宰、加工制作及流通领域,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开展为期半年的“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张岩介绍,相关部门对“瘦肉精”的整治行动也一直在进行,全程强化“瘦肉精”源头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