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婚姻家庭

东北拉响人口警报:加速减少已影响经济复苏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5-07-18 23:30:02
东北率先遭遇人口断崖

面对不断增长的流动人口数量,有学者认为:“人口流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是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达地区主要表现在人口流入,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经济落后地区主要是人口流出。”

“由于流出的人口大多为中青年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于人口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王晓峰认为,“东北边境地区,人口总量增长缓慢,村屯人口减少,分布零散,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

除了经济,人口危机还影响到了其他领域,例如教育。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辽宁省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多年未见的生源严重短缺情况。该省50个招生单位招生总规模30594人,录取28335人,缺额2259人。

当然,研究生报考人数减少有多种因素,如学历价值、就业取向等。不过,考生对于学校和地域的选择,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据报道,在辽宁省今年考研的教室里,空位比比皆是。统计显示,100名考生中,有13人弃考。来自辽宁省招考办今年1月6日的数据,201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6万多人,有8000多人“弃考”。

从跨省流入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东北三个省份流入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其他省份偏高,而流出人口大都是年轻人,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流入省份的年龄结构。

“20~64岁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日本、欧洲都是在20~64岁人口达到止涨回跌的拐点前夕就出现经济危机。东北在2013年达到拐点,经济也开始减速,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12.2%、13.8%、12.3%,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位居全国倒数。”《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博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提供了一些数据,“2010年全国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16.6%,东北三省该比例只有11.8%,意味着东北后备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今后劳动力下降的速度将远超过其他省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贾玉娇曾经对吉林省劳动力资源进行过数据分析。她发现,1982年吉林省15~34岁的人口占劳动力资源的66.32%,是劳动力结构最年轻的时期。到1990年这一区间人数比例下降到62.31%。到了2000年和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体现更明显。2000年,下降到48.24%,2010年到了40.48%。与此同时,中年组和老年组劳动力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易富贤认为,根据日本和德国等国的先例,劳动力负增长后,由于经济减速和结构性失衡,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会更高、劳动参与率会更低。因此东北一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失业率还将上升、劳动参与率也将下降(隐性失业),“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劳动力将继续外流。

警报为全中国拉响

“人口老龄化特征愈发明显”,这是刚刚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中的一个结论,具体数据如下,2014年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3%,老龄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加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