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第一医院过敏死亡患者病历有伪造签名 医院被判赔16万
据周善贵长子周成刚介绍,周善贵1948年10月出生于筠连蒿坝农村,自小学习中医,在当地从事四十多年乡村医务工作。60岁那年,周善贵开始出现前列腺增生,排尿次数增多,痛苦不堪。
2014年7月20日,在子女多次劝说下,65岁的周善贵前往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医院,以下简称宜宾一医院)就医。
周成刚告诉记者,父亲周善贵在宜宾一医院入院后,用了3天时间做完常规检查,经宜宾一医院医生会诊,决定于24日上午做手术。23日下午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医生开具了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的处方,用以降低周善贵的耐药性。
“7月23日下午2时许,刚输了3分钟,(父亲)出现呼吸困难、手脚乱蹬等严重不良反应。”周成刚说,他以为是液体输入太快,将滴入频率降低,却未料两分钟后周善贵呼吸停止。医生闻讯赶来抢救,当即转入重症监护室,6天后宜宾一医院确认周善贵是药物过敏。
8月4日10时许,北京301医院的专家对周善贵进行远程会诊。遗憾的是,专家会诊3个小时后,周善贵被医院宣告死亡。
后经四川金沙司法鉴定所鉴定,周善贵系左氧氟沙星致过敏休克死亡。
周成刚称,7月23日下午4时许,也就是周善贵发生不良反应2小时后,家属便主动找到医院要求封存病历。但直到24日下午接近6时,医院才对病历进行封存。此后,家属提出病历中多处周善贵及家属的签字涉嫌伪造。
求助医调委,确认医院有责任
死者家属称,事后曾多次前往医院维权,但协商无果。之后,死者家属向宜宾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提请调解,参与调解的宜宾二医院(同为三甲医院)、三医院专家合议后确认,宜宾一医院存在抗生素使用依据不充分、给过敏体质患者输液左氧氟沙星缺乏密切观察和重视、存在过快输液问题、病历仿签违反病历书写规范等,建议院方承担30%~40%的次要责任。
对于宜宾医调委作出的结论,死者家属和宜宾一医院均不接受。2015年4月10日,死者家属将宜宾一医院告上法庭。
判决书显示:诉讼过程中,经原告依法申请,法院委托四川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出周善贵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意见书,认定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患者周善贵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抗感染输液中,医护人员未在严格监护下观察到患者输液早期出现过敏反应作出处置存在过失,建议医院的过失责任为30%~40%。
死者家属认为,宜宾一医院的医疗行为与周善贵的死亡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被告应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对此,宜宾一医院辩称,法院对四川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责任参与度应按最低比例采信,才能彰显法律公平,并认为四川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时偏听偏信原告在鉴定会上不真实的陈述,对经过庭前质证的病历的客观记载视而不见,随意断定护士存在过错,不仅违反鉴定规定,还是对医疗行业极大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