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一个劳动力流出地的人口扩张试验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5-07-26 22:36:02
襄阳新政一方面提出农业人口进城落户不退地,为农民留足“后路”;同时推出系列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吸纳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落户人员。和许多中西部地区城市一样,襄阳市长期处于人口净流出大市,中心城区每年约有1万人的净流入人口。记者从襄阳市公安局和人社局获悉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14年,全市每年平均增长户籍人口14000人,其中中心城区每年净增户籍人口1万人。从2009年到2014年,中心城区每年净增流动人口1万到2.9万不等。按照襄阳的目标,到2020年襄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200万人、到2030年达到300万人。当下襄阳中心城区户籍人口116万,常住人口130万(包括户籍人口和净流入人口),与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目标相差70万,这意味着襄阳6年年均需要增长11.6万余人。按照目前襄阳中心城区2014年净增户籍人口1.2万人、净流入人口最多2.9万人的情况,与年增11.6万的目标,还有年增7.5万人的距离。襄阳市户籍改革小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襄阳户籍改革小组协调多个部门对人口增量做过精确的预测,相关部门和行业出台引人聚才的措施,对人口的预测多次开会讨论,多次论证,不是凭空想象,而且这几年襄阳的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对人口的吸引力很强,会有大量的农民愿意进城,成为新市民,还有一系列的各行各业的优惠政策出台,也会吸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创业就业,落户襄阳。记者看到一份各部门对相关产业可吸纳人口的数据预测,以及每年落户的人口增量预测数据资料。其中提到,预计户籍放开后,每年有5万人落户襄阳,而距离人口增量还剩下的2.5万人,需要襄阳继续发挥区位优势,增强城市吸引力。“万亿工业计划”不仅仅是襄阳,近年,国内不少城市提出城市人口和面积翻倍的目标。2013年,城区常住人口不足300万的南昌,提出“2015年城区达到350万人口,到2020年城区达到500万人口”。湖北另一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提出“到2015年,宜昌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常住人口,相当于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倍”的目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石智雷对湖北部分地级市户籍改革做过调研,他表示中西部地区地级市以此次户改为机遇放开落户门槛,吸引人口集聚,对城市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当然,也有学者及官方人士表示,不应该把户籍改革算成经济账。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副主任徐新桥博士表示,对于农业人口的市民化,本身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地方应该顺势而为,也不需要指标化和政绩化,户改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进城落户人员的社会服务均等化上。对于国内三、四线地级市来说,当下最现实问题是,如何吸引人以及安置并留住人。记者从襄阳市发改委获得的一份人口分析报告建议,要实现2020年、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目标,关键在于襄阳能否找到增加人口的有效措施,其中包括: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襄阳中心城区落户条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大力支持农民就近就地转移,以及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等。21世纪经济报记者从襄阳市人社局获悉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襄阳共有3393家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岗位需求41445个,39834人次求职。虽然受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生产开工不足,用工需求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但是因人口“红利”消失,可供给的人力资源数量减少,求职总量也下降,襄阳人才市场供需,仍处于缺工的状态。不止一家民营企业跟记者反馈,因为没有招够人,企业停掉了一些生产线。上文提到的李有泽,在襄阳某银行上班2年后,最近刚辞职到武汉的一家会计事务所上班。他更看重武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不考虑回襄阳上班。另一位襄阳籍重点大学学生杨贝(化名),大学毕业后在福建上班,专业是数据处理相关业务。他告诉记者,如果襄阳有好的就业机会,一定会回去,但是现在缺少适合他的岗位。和中西部很多城市一样,襄阳民营经济并不活跃。记者熟悉的回襄阳就业的大学生多在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上班。襄阳代市长秦军分析当地经济结构时提到,襄阳中小企业不够发达,民营经济不够活跃,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企业偏少,市场主体发展不足,当下应该鼓励创业。相对助推创业潮,襄阳古城把更多的抓手放在“万亿工业计划”上。记者采访参与襄阳市户改方案设计的市深改办、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局、人社局等,对于如何吸引人和留住人的意见比较一致,就是发展产业。只有城市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岗位。记者见到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兴瑞时,他正在编制“加快建设襄阳的万亿工业强市”的意见。32岁的张兴瑞,湖南人,复旦经济学博士,于2012年被襄阳招才计划吸引而来。张表示,他对工作城市的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个城市未来十年是否有快速发展的强大气场,二是这个城市的工作环境是否能让他发挥所长。他通过分析襄阳区域经济的各项指标,判断这里会是未来的希望之城,一方面目前襄阳距离湖北一主两副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也说明有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另外襄阳是工业之城,他博士期间的主攻方向是产业经济学。襄阳主打产业是汽车,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企业达400多家。2013年,汽车产业提供税收占约占全市税收的四分之一。按照襄阳市的最新计划,到2018年,襄阳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360.2亿元,同比增长13.8%。张兴瑞表示,如果要完成2018年的万亿目标,意味着接下来四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要在14%以上。他表示,目前经济运行在暂时的调整期,对未来的工业增速保持信心。在城市产业布局上,值得一提的是寄托了襄阳古城复兴、产业倍增梦想的东津新区。襄阳市2012年提出了“城市东进、决战东津”的战略,东津新区按照控制区230平方公里的规模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金融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等。到2015年初,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