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一生收藏价值上亿 最后都捐给了国家
原标题: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一生珍藏,一纸奖状
虽然拥有一份偌大家业,但在生活上朴素的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而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车轮而且能转就行了……这就是 “民国四公子” 之 张伯驹!

他一生酷爱收藏,为了收藏他不惜倾家荡产甚至牺牲性命,而最终却将一生珍藏都捐给了国家,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称赞他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
张伯驹出生于官宦世家,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初时出于爱好,后来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不惜一掷千金,变卖家产以至于负债累累,都没能改变他坚定的意志。1941年张伯驹被绑架,绑匪向张伯驹的夫人潘素索要300万。可张伯驹却“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结果僵持了近八个月,张伯驹才最终获救。
一家好女三家求,何况一副稀世国宝?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有“法贴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1936年张伯驹得知消息《平复帖》的收藏者溥儒将韩干名画《照夜白图》卖于他人,流落国外;为了不让《平复帖》重蹈覆辙走上不归路,张伯驹通过朋友与溥儒商量,表示自己愿意出价收藏。

溥儒开出20万大洋的价码,张伯驹拿不出20万大洋,只好暂时放弃,但力劝溥儒不要成为罪人,让国宝流落异国。张伯驹写道:“不过我也是备下一案,以免此件流出国外。”1937年,张伯驹又拜请张大千从中斡旋,表示愿以6万大洋收藏《平复帖》,但溥儒仍执意要20万大洋,这事再次搁下。这年春节前,溥儒母亲去世,需大笔现钱筹办丧事。正应邀在故宫博物院鉴定古代字画的张伯驹经傅增湘从中斡旋,双方商定了4万大洋的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