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保壳“生死时速”:借钱月息一分二 壳价150万
近期,李迪在投资微信群里发“找私募保壳资金”的消息,“希望能配到500万-1000万的资金。”
按规定,一个私募产品规模初始规模最低500万元。“这两天刚打了几笔款进账,除了自有资金100万,其余的500万资金都是借来的,月息一分二。”李迪说,借资金主要是用于产品备案,估计备案期在3至20天,“资金借两个月就够了,但不能备案完马上把资金转出,资金要再放一段时间。”
李迪介绍,其借钱的方式比较简单,“我们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客户直接认购产品就行了,然后我们支付利息,最后通过赎回方式返还本金。”
据记者了解,8月1日前的“保壳大战”,涉及的主要是两类私募:一类是在2月5日新规公告前登记没有满一年的“空壳”私募;另一类是此前考虑到实际情况、顺延3个月办理时间的、5月1日那批“空壳”私募。
事实上,李迪借钱保壳的情况并非个案,在私募界已是蔚然成风。
“8月1日保壳大限,确实让一些私募公司头疼,因为市场环境不好,募集产品不容易,现在公募也不好发,私募更不好发。”深圳上德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松告诉记者,“我知道的情况是,一般都是私募自己先筹集一些资金,把壳保住。”
玄甲金融投研总监衷亚成也告诉记者,“目前协会对于保壳类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有一定的窗口指导,例如基金资产初始规模不少于500万、不得存在投资顾问、不得发行结构化产品等。因而为了保壳,不少私募不惜以10%/年以上的收益吸收优先级资金,名义上以纯管理型产品发行,但在后端,保壳私募与优先资金提供方签订了一系列保本保息的利益安排协议。”
“私募壳”最低150万
一边是保壳之战正酣,另一边则是壳价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