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保壳“生死时速”:借钱月息一分二 壳价150万
以李迪的公司为例,在私募新规下,李迪作了两手准备,在保壳的同时,也在关注卖壳的行情。
“我们公司在没出法律意见书之前,买壳方出的价格多是七八万,也有的高达十来万。而保完壳的私募公司,比如已经完成首只产品备案的,我前段时间问过,最低的价格是150万以上。”李迪说。
这个价格贵么?一位深圳私募业中介人士告诉记者,“工商注册不用花钱,出法律意见书一般不超过5万元,就是说私募壳成本在六七万元。”
那么,为什么私募壳的价格可达150万?
李迪简单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自己保这个壳都已经花了六七十万。其中,法律意见书、公司的垫资等几项运作成本加在一起有十多万。然后为保这个壳,这段时间资本成本花了40多万,加上其他费用,总共六七十万。”
“我们公司的壳已经运作两三年了,还是干净的公司,之前也没走过账,也没发过产品。”李迪认为公司还是比较好的壳资源。
而一家老私募公司的总经理也告诉记者,私募壳目前紧俏,有些无法保壳的私募在找有壳的私募帮忙发产品,“如果不仅有产品,并且带团队的私募壳,甚至有的炒到1500万。”
新合同流程较慢
“预估在7月15日前未能完成产品备案的私募机构,都已换用了新合同。”衷亚成告诉记者。
一位私募业人士近日处理了一份私募新合同,7月18日他告诉记者:“新合同流程比较慢,券商花了4个工作日,今天终于定稿了,之后打印合同,再分别盖管理人、托管人的章,然后就可以寄给客户了。接下来,才能打款、成立、备案。其中新合同还增加了24小时冷静期条款,这就又要耽误一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