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总量:全社会资金的规模和流向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7-07-27 22:08:04
我们一起来看这六大现象,看看钱从哪来,又到哪去?
现象一:更多的“钱”流到了地方政府和居民
信用总量的部门分布变化揭示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与应对危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致,其他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增加负债。然而在我国,据殷剑峰介绍,中央政府实际上是“往后缩”的。同时,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增长的企业部门在危机后也采取了相对谨慎的负债策略;相反,地方政府和居民部门成为增加负债、抵消经济周期下滑的主力。 数据显示,2016年在全部的182万亿信用总量中,政府部门占比20%,较2009年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占比从2009年的11%下降到2016年的7%;地方政府占比在同期则由4%上升到14%。
非金融企业占比从2009年的71%下降到2016年的61%,居民部门占比同期则由15%上升到19%。
因此,信用总量的部门分布变化清晰地表明,虽然企业仍然是“钱”流向的大头,但危机后“钱”更多地流到了地方政府和居民部门。
现象二: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造成财富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