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间黑作坊用猪肉、马肉、骡子肉炮制大量假驴肉销往北京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8-02-04 20:46:51
黑作坊用猪肉、马肉、骡子肉炮制大量假驴肉销往北京
新京报记者 赵吉翔被冠以“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多个乡镇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们所加工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地名吃——“河间驴肉”。这些“河间驴肉”多不含驴肉,而是由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上驴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剂煮成。这样的“驴肉”价格低廉,一斤在20元左右。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调查发现,这些黑作坊通过货车、汽车大巴等方式,将一包包“假驴肉”发往全国各地。多家黑作坊还找来厢式货车,专门往北京发“假驴肉”,送货上门。每天,厢式货车先是前往河间多个乡镇,途经多处固定地点上货,将“驴肉”装满后,整车开到北京南六环外的一处市场院内,再由其他大面包车将“驴肉”分装拉走,送往驴肉火烧店。一名黑作坊老板称,该货车每天跑一趟北京,整车装满可拉七八吨的货,但真驴肉只占三成。▲2018年1月7日中午,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一假驴肉加工黑作坊内,蓝色大桶内装着煮制假驴肉的高汤,另一桶内是马头,用来作“驴头肉”。 新京报记者大路摄▲2017年12月29日晚上10点左右,北京市大兴区高野路一市场内,厢式货车将从河间运来的假驴肉分装到三辆面包车上,随后三辆面包车将分装的假驴肉运往北京不同的驴肉火烧店 新京报记者大路摄无证黑作坊内猪肉变驴肉1月7日中午12时许,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经过前期摸底,与一家制售假驴肉的黑作坊老板约在其窝点看货。经过反复核实身份后,黑作坊老板才带探员进入到黑作坊。该处黑作坊位于窦庄村内一处民宅内,老板约莫30多岁。一进入大门就看见院子内堆满了煤炭,烟雾缭绕,一股煮肉的气味扑面而来。这处黑作坊,后屋住人,前面两个屋子为生产加工点。大门左侧一处彩钢板搭建的五六十平米屋内,摆放着两口大锅,高约两米,直径一米左右。锅内仍有煮肉剩下的热汤冒着热气,汤面上漂浮着大量肉末。▲2018年1月7日中午,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一假驴肉加工黑作坊内,两口约两米高、直径1米的煮肉大锅。据老板介绍,一口锅一次可以煮800来斤肉。 新京报记者大路摄地面上摆放着一大盆驴油,到处都是血渍、肉渣。大锅旁边一白色编织袋内盛放着不知名的白色晶体颗粒物,老板称其用于煮肉。两个蓝色大桶内盛满了煮肉的高汤,用于多次煮肉。因为烧烟煤,整个屋内烟雾熏人,重案组37号探员在里面待了三四分钟,眼睛便被熏得睁不开。在该处黑作坊的左侧里屋,是晾肉的地点。一排用木头搭制的多层架子,上面摆满了煮好的肉。旁边还放着一台真空包装机,地上堆放着已装好并印有“河间卤香驴肉”的包装袋。墙面上写有发往各地的地址电话,有沈阳、秦皇岛等地。这处黑作坊老板说,这些肉都是马肉、猪肉。作坊这两口锅,一锅能煮800来斤。一般白天煮马肉,晚上煮猪肉,“白天煮马肉不怕事,晚上煮猪肉没人来查。”“你尝尝,我这猪肉做的味道绝对和驴肉一样。”他说,自己从15岁开始做这行,帮别的黑作坊煮了三年肉之后便开始自己单干,已有十多年。他自称一个月至少能出货1万斤“假驴肉”,送往全国各地,最远的送到过云南西双版纳。▲1月7日,黑作坊地面上摆放着煮好的假驴肉和已经包装好的“卤香驴肉”。 新京报记者大路摄家庭作坊式生产制储分离这样的黑作坊存在于河间多个乡镇。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联系了河间时村、东八里庄村、大亮甲牌村等地7家驴肉生产作坊或工厂,对方均表示,有“便宜的驴肉卖”。上述窦庄村黑作坊老板称,整个河间煮肉的作坊有三百多家,真正有证照的只占极少数,“多使用马肉、骡子肉和猪肉,假冒驴肉。”1月5日下午,河间时村乡一家黑作坊老板赵某拿出两袋密封真空包装的“驴肉”,用刀划开包装后让重案组37号探员品尝。其中一袋没有任何标示,另一袋写有“河间卤香驴肉”,配料为“驴肉、饮用水、食用盐、天然香辛料”。“你尝这肉,跟真的驴肉没什么差别,所以普通人根本吃不出来。”赵某说,无标识的那袋其实是猪肉,写有“河间卤香驴肉”的那袋实则是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