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到国图看世界文豪手稿
展出的第二位诗人手稿是柯勒律治创作《古舟子咏》时的笔记本。现存的柯勒律治笔记本共有72本,其中55本藏于大英图书馆,此次展出的是其中之一,包含了备忘录和诗歌的草稿。从1806年9月到1810年11月,柯勒律治在这本笔记本中写下了他的名诗《古舟子咏》的部分草稿。《古舟子咏》是一首令人难忘的音乐叙事诗,简洁的结构和朴素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罪与赎罪的故事。在这首诗中,一位古代水手讲述了他在航海中故意杀死一只信天翁的故事。在英国,信天翁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这个水手经受了无数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后,才逐渐明白“人、鸟和兽类”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存在着超自然的联系。这首诗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标志之一,在中英两国都非常著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珍贵的藏品,展厅现场背景墙上这些英国大文豪的肖像、展板画作均从中英两馆珍贵的藏品中选取制作,《古舟子咏》展区背景墙上就是一只翱翔于海上的信天翁,完美配合了作家手稿的展示。此处还展出了国图收藏的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柯勒律治英文著作,是被作为当时的英文学习用书,可见出当时的英文教学情况。

华兹华斯是柯勒律治的好友,两人曾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是浪漫派的奠基诗人,《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次展出了他交予出版商的这首诗的原稿。华兹华斯的许多作品,包括这首诗,灵感都来源于他出生并生活过的英国湖区,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触动了他的创作。《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作于1804年,发表于1807年,也常以《水仙花》之名为人所熟知。在华兹华斯这份交给出版商的手稿上方,他注明了这首诗在整卷诗中应如何编排,从中可以了解诗人的读者意识、出版意识。华兹华斯对中国影响深远。在展厅中特别展出了两件非常有意思的藏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诗革命的倡导者胡适曾引用华兹华斯来阐释他的文学革命主张,以此来印证白话诗的必然性;与胡适观点相左、主张保守的学衡派则同样引用华兹华斯来谈古体诗的创作。两派观点对立,却在著作中引用了同一位英国诗人为自己做支撑。
莎士比亚、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柯南·道尔:
他们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在中国,喜欢莎士比亚的“莎迷”不在少数。此次展示了莎翁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在1599年出版的第二版图书,此书莎翁在世时就已出版,被认为最忠实于原作。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版在1597年已经出版,但内容与其他版本迥然不同,因而被认为另有所本。第二版的标题页注明此版本是“最新勘误增订本”,表明它是忠实于莎士比亚原剧的改编本。此本原为英王乔治三世旧藏,现为大英图书馆国王图书特藏之一。为配合英方的莎翁展品,国图还专程从浙江嘉兴图书馆借调了天才翻译家朱生豪翻译的莎翁作品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