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刘銮雄抛售500亿港元资产 清空内地物业
资产剥离、套现背后,公司如何监控自己的财务模型,是留给华人置业管理层的问题。
家族企业的未来治理
目前外界并不为刘銮雄的资本腾挪技术担心。刘氏兄弟接手华人置业后的第二个十年里,刘銮雄在资本腾挪上达到巅峰。
刘銮雄曾在怡东商场、山顶白加道31号豪宅等物业中倒手获利。2001年,刘銮雄氏兄弟联手新世界集团郑裕彤以37.5亿元一举购入香港铜锣湾崇光百货,这一收购被誉为21世纪初香港最瞩目的物业成交项目。
这不算,还拥有华人置业、爱美高中国(0631.HK)、广生行(0189.HK)、至祥置业(0112.HK),2003年又收购金匡企业(0286.HK)后,华人置业的大股东不停地在多家关联公司中腾挪资产,壮大资产包。
第三个十年中的2007年,为华人置业营业收入最高的一年,达到88.469亿港元。
而华人置业总收入的增长并不稳定,2005年至2009年呈现波动,这一数值分别为22.75亿、47.638亿、84.469亿、12.649亿和21.513亿港元。2006年至2014年间亦然,具体为26.710亿港元、5.278亿港元、24.335亿港元、64.527亿港元和26.273亿港元。除却2013年和2009年,华人置业在过去10年里租金收入的增长占总收入的至少一半,具体数值为7.156亿港元、6.6679亿港元、7.733亿港元、9.616亿港元、10.131亿港元、11.263亿港元、15.138亿港元、16.732亿港元、17.913亿港元和19.39亿港元。
在完成一系列资产抛售后,华人置业的财务结构有望得到优化,这也是港资企业一贯的传统。当然,手握现金的华人置业亦可在市场上再度“买买买”。
2015年年中的股东会上,刘銮雄的儿子刘鸣炜曾回应媒体称,期望1至2年内,可以用手头现金吸纳更多土地,华人置业会继续发展商场,视乎投资回报率,“不想盲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