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牛肉时隔13年将于7月重返中国市场
应对“冷鲜”或是中国牛肉的唯一出路
全面实现养牛产业化是个漫长道路,无法一蹴而就。那么对于眼下已经到了家门口的低价格的进口牛肉,中国牛肉该如何应对呢?对此,多家成规模牛肉供应企业的人士都表示,冷鲜肉将是中国牛肉与国外冻牛肉竞争的最大优势。受到运输周期和距离的影响,目前我国进口的牛肉绝大多数都是冻肉,因此占据运输半径优势的中国牛肉应该避其锋芒走“冷鲜”路线。
显然,冷鲜肉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口感上都优于冻肉,但其劣势就是价格高,只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也正是这种价格差异消化掉了中国养牛成本的劣势。而且行业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鲜肉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目前在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猪肉领域,已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冷鲜肉,预计未来冷鲜牛肉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如果美国牛肉运送到中国走最经济的海运的话,至少要45天才能达到中国,因此只能采取冻肉的形式,这样登陆中国市场的价格应该不到40元/公斤。科尔沁牛业董事长李和则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如果美国搞冷鲜肉向中国出口的话就要走空运,他们也做过测算,“美国牛肉空运到中国的成本至少要280元/公斤,对于中国牛肉的价格优势全无!”所以他认为中国牛肉应该发挥物流周期短的优势大力发展生鲜肉,不要以冻肉形式与低成本的国外牛肉“硬碰硬”。
事实上,目前还有一种解决进口肉只能冷冻不能冷鲜的方式,就是将活牛直接运到中国再进行后期加工。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份,一船满载着1195头澳大利亚活牛的商船经过海上航程进入上海,然后完成在中国境内的屠宰、分装,并于3月份开卖。据了解,这是2015年8月中澳双方就澳牛以屠宰用活牛形式出口中国正式达成协议后,首船活牛进入中国市场。尽管如此,但北青报记者看到,这批以活牛进口方式来到中国的牛肉制成冰鲜牛排后在电商上的销售价格依然高达每375克380元,相当于超过500元一斤。其实,从去年起中国进口活牛关税已降至6%,由此可以看出国外生鲜牛肉进口到中国的物流等成本之高。
预期
中国牛肉“冷鲜化”还需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