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近年来中国资本外逃规模及方向
从图9可以看出,自2012年以来除2014年和2015年外,海外净资产形成大于资本净流出。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误差与遗漏”账户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自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资本外逃的明显迹象。但在国际投资头寸表上我们却看不出这种迹象。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资本外逃对“对外净资产变动-资本净流出”缺口的影响被汇率和价格调整抵消了。例如,在某些时候,尽管我们的海外资产遭受了损失,但由于美元指数下跌的汇率调整,这些资产的价值可能不降反升。相反的例子则是:尽管在2014年海外净资产形成同资本净流出之间的缺口超过负5264亿美元,但缺口的增加主要是中国证券负债计价方式改变而不是资本外逃造成的。[25]其次,由于统计不准确,在国际投资头寸表上的资本外逃被低估。 例如,根据各种传闻、媒体报道和亲身感觉来看,特别是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误差与遗漏账户来看,2016年应该是中国资本外逃比较严重的一年,但在国际投资头寸表上,我们却看到海外净资产形成明显超过当年的资本净流出。这种情况大概可以用统计数字失真来解释。
在国际上,例如日本,新形成的海外资产存量有的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统计直接推算的,但另外一些存量是需要独立统计的。例如,新增直接投资的数据取自有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交的投资报告和支付报告。由于时差问题,如在编纂2016年国际投资头寸表时,央行尚未收到公司的投资报告,央行就不得不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上的资本流出数据作为替代。中国在编制对外直接投资和在华直接投资项目时,使用企业自身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方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持有损益等)来计量头寸,主要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年检和境外投资企业调查的渠道采集数据。IIP正式数主要采用上期末存量、当期流量方法编制。也就是说,当季的IIP数据是来源于BOP的数据,直接来源于企业的IIP调查数据要有三个季度或者更长的滞后。例如,因为企业调查数据在2017年9-10月份才能得到,2016年末头寸的修正数据要在2018年3月底才能得到。这样,在国际投资头寸表上的1540亿美元的正缺口并不能否定这样的可能性:2016年中国一些通过正规渠道合法流出的资金已经逃之夭夭,一些投资打了水漂。
事实上,中国海外资产存量的统计亟需加强和改进。这并不是某个特定部门的问题,而是国家统计体系建设落后于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的问题。例如,截至2013年年底,110多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5万亿元,根据国资委统计的境外
经营单位资产总额占比12.5%计算,央企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3万亿元。这些资产有多少是纳入审计监督的?在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给出的答案是“基本上没有进行审计”。[26]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如何能对中国海外资产—负债存量,特别是海外直接投资存量统计抱有信心呢?
小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